外媒為什么看好中國人工智能,我們冷靜地思考了一下……
2017-07-26 來源:新華網思客 評論:0多家外媒看好中國人工智能,科技部副部長李萌表示,總的判斷,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在全球是屬于第一梯隊。
7月20日,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后文簡稱《規劃》),“人工智能”的頂層規劃,標志著中國人工智能在未來良好的發展前景與角逐全球的戰略目標。
人工智能“三步走”戰略目標圖
人工智能也成為中國的一個新標簽。近日,多家外國媒體不約而同在頭版或重要位置,報道了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動態。
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報道,專家們普遍認為,中國人工智能僅落后美國一步。如今,中國增加人工智能研究投入,美國卻在削減這方面的開支,其認為,中國或將在人工智能領域超越西方。
中國或將在人工智能領域超越西方
英國《經濟學人》雜志預測,由于擁有人才和數據優勢,加之創業公司和BAT的大舉投入,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國可能會在人工智能領域逐步趕超美國。
中國可能會在人工智能領域逐步趕超美國
的確,中國多年的人工智能發展已經積累了很多發展優勢。科技部副部長李萌在政策吹風會上就表示,總的判斷,我國(人工智能領域)在全球是屬于第一梯隊。
專利與論文數量位列世界第二
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國際科技論文發表量和發明專利授權量已居世界第二,部分領域核心關鍵技術實現重要突破。
全世界最大的摘要和引文數據庫SCOPUS中的數據顯示,中國研究人員自2011年至2015年創下了超過41000個出版物的記錄。就出版量而言,美國在此期間排名第二,日本第三,英國第四。由烏鎮智庫等出品的《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6)》得出數據,全球人工智能專利數量,美、中、日位列前三,且占據了全球總體專利的73.85%。
2011-2015年人工智能研究出版數量數據統計
語音、視覺識別技術世界領先
中國在語音識別、視覺識別技術世界領先。自適應自主學習、直覺感知、綜合推理、混合智能和群體智能等初步具備跨越發展的能力,中文信息處理、智能監控、生物特征識別、工業機人、服務機器人、無人駕駛逐步進入實際應用。
產業規模快速壯大
從2014年人工智能產業創業潮興起以來,產業規模迅速成長。據2017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上艾媒咨詢發布的《2017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報告》,2016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以43.3%的增長率達到了100.60億元,預計2017年增長率將提高至51.2%,達到152.10億元,并于2019年增長至344.30億元。
《2017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報告》創業領域分布圖
人口規模發揮獨特優勢
麥肯錫公司報告《中國人工智能的未來之路》稱,中國有充足的理由對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潛力感到樂觀。龐大的人口基數產生的海量數據正是“訓練”人工智能系統的前提條件。“范圍經濟”也是中國的優勢所在,廣泛的行業分布為人工智能的應用提供了廣闊市場。
《規劃》中也指出,加速積累的技術能力與海量的數據資源、巨大的應用需求、開放的市場環境有機結合,形成了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獨特優勢。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李德毅在中國人工智能大會上就表示,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當下正在經歷AI(人工智能)的黃金時代。確實,如此強大的優勢積累,為我國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羽翼”。
但如何持續騰飛還是需要清醒地認識阻力和障礙,明白我們的短板和需求。《規劃》中就指出:
在基礎理論、核心算法以及關鍵設備、高端芯片、重大產品與系統、基礎材料、元器件、軟件與接口等方面差距較大;
科研機構和企業尚未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態圈和產業鏈,缺乏系統的超前研發布局;
人工智能尖端人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適應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礎設施、政策法規、標準體系亟待完善。
業界對人工智能的發展也有不少冷思考,問題更加微觀、具體,但也與《規劃》有著些許不謀而合。
想讓機器像人類那樣思考,就必須“喂”給它天量數據。必須依賴大數據、大計算,導致現階段很多人工智能過于重量級。這種依賴是笨拙的,未來應當有更多輕量級的人工智能產生。——劉鐵巖(微軟亞洲研究院 首席研究員/主任研究員)
在人臉識別系統中,如果一些人能夠識別而另一些無法識別,研究員可能無法回答為什么,因為這是機器從數據中學習得來的,背后的邏輯并不清晰,就如同無人駕駛超越人的準確率是很可能的,但難點在于你不知道它什么時候會撞墻。”——徐立(商湯科技CEO)
行業生態的不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人工智能的發展,還是需要防范出現數據孤島化、研發孤立化的問題。人工智能的一些技術專利主要掌握在大公司手中,數據資源難以全面放開。在語音識別、無人駕駛等諸多領域,很多團隊各做各的,沒有融會貫通。而在一些傳統行業中,數據積累的規范程度和流轉效率,還遠遠達不到能夠發揮人工智能技術潛能的程度。——薛永峰(易觀智庫資深分析師)
目前人工智能發展最大的瓶頸是人才。一類是那些能真正理解并運用人工智能工具的工程師,另一類則是有創新意識和商業頭腦的人才,能有效地將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更廣泛地應用,我們更多關注的還是如何培養和發現這類的人才。——Greg(谷歌資深研究員)
短板也是機遇和需求,我們需要牢牢把握住人工智能發展的歷史機遇,迎難而上,更要增強自信,厚積薄發,爭取讓中國的人工智能翱翔在全球,傳播智慧的“幸福”。
相關熱詞搜索:人工智能 先進制造業 智能制造 外媒

- ·電影劇情變成現實?人工智能或取代人類2015-08-06
- ·說好的人工智能 怎么只看到高科技玩具?2015-12-08
- ·人工智能如何更快落地?2016-01-19
- ·任正非與公司Fellow談華為人工智能布局2016-07-25
- ·人工智能也許會加劇不平等,可經濟學家為什么還給它站臺2016-07-25
評論排行
- ·李克強:中國要追趕工業4...(6)
- ·朱森第:融合發展——邁...(5)
- ·AM先進制造業·高端沙龍(4)
- ·石墨烯,推動下一代節能...(3)
- ·工經聯會長李毅中:“互...(3)
- ·工業機器人將突破智能模塊(2)
- ·群雄逐鹿,誰主“云計算...(2)
- ·AM·高端沙龍第一期:企...(2)
- ·“懶夫人”聚醚醚酮,醫...(1)
- · 訪清華大學教授、中國...(1)
- ·北斗產業步入良性發展軌...(1)
- ·聚焦“互聯網+制造業”高...(1)
- ·智慧光伏云:云計算+大數...(1)
- ·5G助跑“互聯網+”? ...(1)
- ·機器人將進軍國際航空制...(1)
- ·防患于未然:企業安全最...(1)
- ·互聯網+房地產,賣房、上...(1)
- ·9大互聯網企業聯姻新能源...(1)
- ·海工裝備的“深海”出路(1)
- ·朱森第:“智”造強國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