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向中國半導體開火,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聰慧應對
2017-01-09 來源:中國智能制造 評論:0摘要:近期,一份名為《保持美國在半導體行業長期領導地位》的報告掀起了半導體行業一場巨大風浪。2017年1月份,白宮科學與技術政策辦公室向總統
近期,一份名為《保持美國在半導體行業長期領導地位》的報告掀起了半導體行業一場巨大風浪。2017年1月份,白宮科學與技術政策辦公室向總統奧巴馬提交了一份名為《保持美國在半導體行業長期領導地位》的報告。報告稱,中國的芯片業已經對美國的企業和國家安全造成威脅,建議對中國的芯片產業進行更加嚴密的審查。
此次報告中,委員會為美國政府的市場干預做了辯護。該報告認為,全球芯片市場“從來都不是一個完全的自由市場”,其科研一直受政府和學術界推動,并往往是國家產業政策的焦點。“沒有任何一句可以說單憑市場力量能有最好結果,尤其是在其它國家推出大規模產業政策的時候。”該報告寫道。
美國的半導體行業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起步,以英特爾和高通等為代表的企業推動著這個3000億美元的市場不斷創新。但據彭博社報道,到2015年,中國在全球前十大芯片供應商中未占一席,但無疑是全球芯片采購量最大的國家。
白宮報告還指出,中國為了加強芯片制造,不得不依靠政府對國內供應商的補貼。這有助于中國企業打價格戰,從而減少美國企業的市場份額;中國鼓勵國內消費者購買中國供應商產品的行為,以及用技術轉讓來換取市場準入的要求也不利于美國企業。
另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根據一份買家聲明,中國收購德國愛思強的交易在周四以失敗告終,此前一周美國總統奧巴馬以國家安全為由否決了這筆交易。中國收購一家德國企業卻被美國否決,美國在半導體領域對中國的敵意可見一斑。
為何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持如此大的敵意?原因無非兩個方面,一是源于自身產業的困頓,二是源于中國半導體的日益崛起。
“摩爾定律”提出半個世紀之后,正走向衰竭。價格升情況下,集成電路的原件集成數量翻倍的速度正從過去的18至24個月延長至約30個月,這意味著芯片性能提升的速度在放緩。這對于美國半導體而言并不是好消息。
其次,報告稱中國正在大舉投資芯片行業,借“斯諾登事件”推出“自主可控”政策,推動國內技術進步。該報告認為,現階段,中國的芯片產業仍然落后,以銷售額計,中國還沒有一家芯片企業躋身全球前20。但該報告認為,在技術創新放緩的背景下,中國有機會通過產業政策,縮小與美國的技術差距,再通過更低的價格取而代之。
報告指出,中國在過去10年間在半導體行業至少投入了1500億美元,以圖獲得在全球半導體行業中的領先地位。但目前這種行業政策導向已經開始影響美國半導體行業的創新和市場份額,甚至開始威脅美國的國家安全。
正如報告所言,近幾年中國半導體的日漸強大是事實,但作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中國的逆差數額也非常巨大。在貨物貿易中,中國逆差最大的產品是什么?答案不是從地里面挖出來的石油,而是集成電路。
據權威機構統計,從2009年到2016年這8年時間(2016年為前11個月數據),中國在集成電路上的逆差高達約1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9萬億元。2015年,中國的集成電路自給率僅27%左右。
近幾年來,為了徹底擺脫信息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從根本上解決計算機及網絡信息安全隱患問題,國家加大了相關領域的科研投入,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激勵政策。
其中,信息技術列為《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的重大項目,處理器和操作系統等計算機關鍵軟硬件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中的“核高基”重大科技專項給予支持。此外,國家制定了《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中國制造2025》等相關政策和發展規劃。
在政策的助推下,中國半導體產業何時能擺脫“依賴癥”仍須時間來檢驗。雖說美國的一再“開火”確實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這一影響并不一定全是消極的,從另一角度看,在美國政策的步步緊逼下,中國芯片產業有望加速獨立自主的步伐,真正成為芯片強國。
相關熱詞搜索:先進制造 半導體 中國 美國
此次報告中,委員會為美國政府的市場干預做了辯護。該報告認為,全球芯片市場“從來都不是一個完全的自由市場”,其科研一直受政府和學術界推動,并往往是國家產業政策的焦點。“沒有任何一句可以說單憑市場力量能有最好結果,尤其是在其它國家推出大規模產業政策的時候。”該報告寫道。
美國的半導體行業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起步,以英特爾和高通等為代表的企業推動著這個3000億美元的市場不斷創新。但據彭博社報道,到2015年,中國在全球前十大芯片供應商中未占一席,但無疑是全球芯片采購量最大的國家。
白宮報告還指出,中國為了加強芯片制造,不得不依靠政府對國內供應商的補貼。這有助于中國企業打價格戰,從而減少美國企業的市場份額;中國鼓勵國內消費者購買中國供應商產品的行為,以及用技術轉讓來換取市場準入的要求也不利于美國企業。
另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根據一份買家聲明,中國收購德國愛思強的交易在周四以失敗告終,此前一周美國總統奧巴馬以國家安全為由否決了這筆交易。中國收購一家德國企業卻被美國否決,美國在半導體領域對中國的敵意可見一斑。
為何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持如此大的敵意?原因無非兩個方面,一是源于自身產業的困頓,二是源于中國半導體的日益崛起。
“摩爾定律”提出半個世紀之后,正走向衰竭。價格升情況下,集成電路的原件集成數量翻倍的速度正從過去的18至24個月延長至約30個月,這意味著芯片性能提升的速度在放緩。這對于美國半導體而言并不是好消息。
其次,報告稱中國正在大舉投資芯片行業,借“斯諾登事件”推出“自主可控”政策,推動國內技術進步。該報告認為,現階段,中國的芯片產業仍然落后,以銷售額計,中國還沒有一家芯片企業躋身全球前20。但該報告認為,在技術創新放緩的背景下,中國有機會通過產業政策,縮小與美國的技術差距,再通過更低的價格取而代之。
報告指出,中國在過去10年間在半導體行業至少投入了1500億美元,以圖獲得在全球半導體行業中的領先地位。但目前這種行業政策導向已經開始影響美國半導體行業的創新和市場份額,甚至開始威脅美國的國家安全。
正如報告所言,近幾年中國半導體的日漸強大是事實,但作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中國的逆差數額也非常巨大。在貨物貿易中,中國逆差最大的產品是什么?答案不是從地里面挖出來的石油,而是集成電路。
據權威機構統計,從2009年到2016年這8年時間(2016年為前11個月數據),中國在集成電路上的逆差高達約1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9萬億元。2015年,中國的集成電路自給率僅27%左右。
近幾年來,為了徹底擺脫信息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從根本上解決計算機及網絡信息安全隱患問題,國家加大了相關領域的科研投入,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激勵政策。
其中,信息技術列為《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的重大項目,處理器和操作系統等計算機關鍵軟硬件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中的“核高基”重大科技專項給予支持。此外,國家制定了《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中國制造2025》等相關政策和發展規劃。
在政策的助推下,中國半導體產業何時能擺脫“依賴癥”仍須時間來檢驗。雖說美國的一再“開火”確實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這一影響并不一定全是消極的,從另一角度看,在美國政策的步步緊逼下,中國芯片產業有望加速獨立自主的步伐,真正成為芯片強國。
相關熱詞搜索:先進制造 半導體 中國 美國

相關文章
- ·蘋果新品發布引熱議 關注智造就來AMC2016-03-22
- ·2016上半年機床消費額僅129億美元,五年下滑趨勢或將結束2016-10-09
- ·中國100%股權的輪轂電機將實現量產2016-11-28
- ·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理條例》有哪些意義?2016-11-28
- ·1-10月山西出口增速全國第一 手機出口占比過半2016-11-29
評論排行
- ·李克強:中國要追趕工業4...(6)
- ·朱森第:融合發展——邁...(5)
- ·AM先進制造業·高端沙龍(4)
- ·石墨烯,推動下一代節能...(3)
- ·工經聯會長李毅中:“互...(3)
- ·工業機器人將突破智能模塊(2)
- ·群雄逐鹿,誰主“云計算...(2)
- ·AM·高端沙龍第一期:企...(2)
- ·“懶夫人”聚醚醚酮,醫...(1)
- · 訪清華大學教授、中國...(1)
- ·北斗產業步入良性發展軌...(1)
- ·聚焦“互聯網+制造業”高...(1)
- ·智慧光伏云:云計算+大數...(1)
- ·5G助跑“互聯網+”? ...(1)
- ·機器人將進軍國際航空制...(1)
- ·防患于未然:企業安全最...(1)
- ·互聯網+房地產,賣房、上...(1)
- ·9大互聯網企業聯姻新能源...(1)
- ·海工裝備的“深海”出路(1)
- ·朱森第:“智”造強國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