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報告】2015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保有量及應用
2015-10-23 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 評論:0本研究報告數據采用國家統計數據、海關總署、問卷調查數據、商務部采集數據等數據庫,介紹了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發展環境、整體運行態勢等,以此分析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市場運行現狀和行業發展趨勢。
一、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及保有量分析
2013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量達到17。9萬臺,銷售額增加至95億美元,達到歷史高峰。其中約10萬臺安裝在亞洲和澳洲,較2012年增長18%;歐洲安裝約安裝4。3萬臺,同比增長5%;美洲安裝約3萬臺,同比增長8%。預計2017年全球機器人銷售量將接近30萬臺。
1998-2013年全球通用型工業機器人銷售量及增長率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機器人被發明使用開始算起,截止2013年底,全球累計生產工業機器人約265萬臺。以機器人壽命12-15年計,目前存量機器人約130萬到160萬臺。
1998-2013年亞洲、歐洲、美洲通用型工業機器人保有量
二、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及保有量
2013 年,中國銷售量3.7萬臺工業機器人,同比增長60%,是2013年銷售量最大的國家。這個數據還不包括臺灣裝機的0.5萬臺以及富士康內部生產的機器人數量。富士康生產的機器人在大陸的安裝數量很難在公開資料中獲得,據推測,約1萬臺-3萬臺。即使不算這些,2008-2013年間,中國機器人銷量年均增長率36%。目前,全球每銷售五個機器人其中就有一臺是在中國安裝。預計到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售量將達10萬臺。
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與其他各國銷量對比圖
截至2013年底,中國工業機器人保有量至少13。3萬臺,比2012年增加37%。據推測,中國機器人存量將先后超越德國、韓國、美國和日本,并于2017年超過40萬臺。
中國工業機器人保有量與其他各國保有量對比圖
機器人密度是指每萬名產業工人對應的機器人保有量。世界上機器人密度最高的國家是韓國。2013年其機器人密度高達437臺/萬名工人。世界平均機器人密度為62,而中國的機器人密度僅為30。工信部工業裝備司副司長王衛明曾在中國國際機器人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透露,國家的相關產業規劃是預計到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的產業體系要具備3至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8至10個產業配套集群,機器人密度達到100以上。
中國工業機器人密度與其他各國對比圖
無論是從中國機器人銷量,還是從機器人存量,抑或機器人密度的增長來看,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增長都主要在中國。
三、工業機器人分類型分析
從全球市場看,2013年中國市場是工業機器人,特別是關節型機器人的最大市場。
2008-2013年工業機器人分類型銷量
工業機器人在主要國家的銷售
1、關節型機器人
2013年中國市場銷售工業機器人3。7萬臺,其中國產機器人超過九千臺,占比25%。
中國市場的銷量占比高達75%的外資品牌中,84%是關節型機器人,這一占比遠高于國際平均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源于兩方面。一方面是中國的工業自動化制造基礎相對薄弱,機器人的應用往往不具備成熟的配套環境,故而在機器人選型過程中傾向于靈活性最高的關節型機器人。另一方面在于一部分工業機器人的最終用戶對機器人各種結構未必有非常深入的了解,故而在工業機器人解決方案的選取上未必能夠找到最優性價比的組合。
中國工業機器人外資占據75%份額
2、中低端機器人
AGV(服務機器人)是國產機器人可以尋求大力發展的一個方向。2013年,AGV銷售臺數占國產機器人銷售的5%,而銷售額卻占到25%。一方面說明其在工業制造領域中的重要地位和發展潛力,另一方面說明AGV這種產品在國產機器人品類中,屬于售價較高的中高端產品。AGV是國產機器人制造商的突圍方向之一。
2013年國產機器人數量分布
2013年國產機器人銷售額
國產機器人銷售數量最多的是直角坐標機器人,占總銷量的比重高達43%;但銷售額卻僅占23%。說明其單價較低。銷售數量第二位為SCARA機器人,占比 25%;其銷售額占比28%。這兩種中低端機器人的銷量占到國產機器人份額的68%,其銷售額占國產機器人的43%。對于國際上用量最多的關節型機器人,國產銷售量僅占23%,由于關節型機器人單機售價較高,故銷售額占40%。
2013年國產機器人按結構分類銷量分析
2013年國產機器人按結構分類銷售額分析
2013年中國市場上,國產直角坐標機器人、并聯機器人和圓柱坐標機器人占比均超過50%。
2013年國產直角坐標及并聯機器人相對外資具優勢
非關節機器人方面,國產機器人可以占有50%左右的市場份額。原因兩點:一來是非關節型機器人的技術門檻相對較低。二來是中低端市場較為分散,是主流外資機器人品牌防守較為薄弱的區域。而國產機器人廠商,也可以借此機會從易至難逐步攻克技術難題。
四、中國工業機器人的應用
1、工業機器人集成市場龐大
機器人集成是指在上述機器人本體上加裝夾具及其他配套系統完成特定功能。機器人本體是標準品,可理解為一只手臂。系統集成就是給這只手臂安裝上手(夾具),復雜的系統集成還需要安裝眼睛(視覺控制)、觸覺(力控)等完成相應動作及功能。甚至提供工作站或配套生產線。2013年,機器人與其相關軟件及系統的全球總交易為290億美元,其中中國交易量為95億美元,為全球最大機器人市場。預計到2020年國內機器人系統集成市場將達2000億元。
2、全球工業機器人集成從應用角度看“搬運”占比最高
2013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中,半數機器人用于搬運應用。搬運應用中又可以按照應用場景不同分為拾取裝箱、注塑取件、機床上下料等。按照應用來分,占比前三的應用為搬運50%,焊接28%,組裝9%。
2013年全球工業機器人按應用分類銷售量
這三種應用在機器人歷年的發展中,均穩居前三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2013年全球工業機器人按應用分類型銷售量
3、國產機器人集成在搬運及噴涂封膠方面應用較廣
國產品牌在搬運、噴涂等對精度要求不高的領域已經有所滲透。焊接應用由于外資品牌的強勢地位滲透較慢。而裝配、打磨等則由于對工藝要求較高而滲透較慢。
201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按應用分類型銷售量-
對比國產機器人及外資機器人在不同應用中的機器人銷量,可以看到國產機器人在搬運應用中的占比奇高。這主要是由于國產機器人以中低端機器人為主,而中低端機器人又以搬運應用為主。
4、機器人集成按行業分主要看點在非汽車行業
機器人下游最終用戶可以按照行業分為:汽車工業,一般工業。一般工業中又可以分為食品飲料,石化,金屬加工,醫藥,3C,塑料,白家電等等。據統計,汽車及零部件在機器人的銷售中占比最高。其次是電子、金屬、塑料石化等。
2009-2013年全球工業機器人按行業分類型銷售量
對比機器人密度,中國汽車行業機器人密度為281,而非汽車行業僅為14。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汽車行業的機器人密度為臺灣的1/2,德國的1/4。但中國非汽車行業的機器人密度為臺灣的1/9,德國的1/11。故非汽車行業的潛能巨大。
2006-2013年汽車行業機器人密度對比
2006-2013年非汽車行業機器人密度對比
另一方面,汽車行業自動化程度已經比較高。大部分外資整車廠商的生產線標準及機器人選型是全球統一的。國產機器人難有機會。而在目前國產機器人技術尚未完全成熟的情況下,國產整車廠也不敢貿然使用國產機器人完成重要工位的自動化操作。
對比汽車行業與非汽車行業的機器人銷售增長率,非汽車行業的增長率2013年超過80%。
2010-2013年中國機器人分行業增長趨勢圖
數據來源:IFR,中國產業信息網整理
相關熱詞搜索:工業機器人數據分析

評論排行
- ·李克強:中國要追趕工業4...(6)
- ·朱森第:融合發展——邁...(5)
- ·AM先進制造業·高端沙龍(4)
- ·石墨烯,推動下一代節能...(3)
- ·工經聯會長李毅中:“互...(3)
- ·工業機器人將突破智能模塊(2)
- ·群雄逐鹿,誰主“云計算...(2)
- ·AM·高端沙龍第一期:企...(2)
- ·“懶夫人”聚醚醚酮,醫...(1)
- · 訪清華大學教授、中國...(1)
- ·北斗產業步入良性發展軌...(1)
- ·聚焦“互聯網+制造業”高...(1)
- ·智慧光伏云:云計算+大數...(1)
- ·5G助跑“互聯網+”? ...(1)
- ·機器人將進軍國際航空制...(1)
- ·防患于未然:企業安全最...(1)
- ·互聯網+房地產,賣房、上...(1)
- ·9大互聯網企業聯姻新能源...(1)
- ·海工裝備的“深海”出路(1)
- ·朱森第:“智”造強國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