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機器人技術有限,活得很艱難
2017-03-28 來源: 企業觀察報 評論:0近段時間,業內及專家人士紛紛表示,一個不到千億級的行業,使得地方有如此高的發展熱情需警惕投資過剩、高端產品低端化的問題。作為新興戰略產業,工業機器人的發展是否真的如上所述?造成這一系列問題的根源是什么?
一哄而上的背后是浮夸
“中國整體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需求,拉動了中國工業機器人的發展。”宋曉剛表示,在供給側背景下,中國制造業面臨降成本、增效率、提質量的現狀,利用新機器生產功能多樣性的產品滿足市場需求,是當下制造業繞不開的難題。在國際新一輪產業革命及經濟變革中,從美國提出制造業回歸、德國的工業4.0,到日本提出的機器人發展戰略等,各發達國家都把機器人作為新一輪產業布局的重點之一。
從國家層面到地方政府,關心鼓勵工業機器人發展是對的,大方向沒有錯。機器人對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智能裝備。龐大的市場需求潛力及國家高層的高度關注和支持,使地方政府及各路資本紛紛涌入工業機器人發展的浪潮,欲在下一輪新興產業發展中占得一席之地。目前全國與機器人產業相關的研發制造、銷售、系統集成等全產業鏈企業達3000家左右。企業規模從幾人團隊到二三百人不等。
目前,上海提出要建中國最大的機器人產業園區,重慶則表示到2020年將打造成1500億人民幣的機器人產業規模。從哈爾濱、成都、上海、安徽等地,諸多大中型城市的地方政府表示,愿提供資金融資、政策扶持吸引機器人產業落戶扎根。相關材料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境內已有28個省、市明確將機器人及關鍵零部件列為發展重點。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曉剛在接受企業觀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工業機器人行業確實出現一哄而上的現象,全國各地在建和已建的機器人產業園區在50家以上。“大家的熱情,實際反映出這一行業的浮夸成分。”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副秘書長姚之駒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地方競相追逐是內耗
以“制造業立市”的昆山,位于上海與蘇州之間,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外貿重鎮”,是全國有名的筆記本電腦產業重地,聚集了大批電子、機械等傳統制造企業。隨著供給側改革,昆山大量的傳統制造業面臨產業技術轉型升級等相關問題,為昆山發展工業機器人提供了必要的基礎客戶群體。
一份來自昆山市政府的文件顯示,2016年1月,在昆山市委、市政府《關于推進轉型升級創新發展財政扶持若干政策》(昆委[2015]28號)的基礎上,昆山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昆山市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應用領域企業采購、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商到投資研發、創新等,出臺了12項不同的資金扶持政策,每筆獎勵扶持資金,從幾萬元到上千萬元不等。從2008年至今,昆山機器人產業園區已入駐企業30余家,吸引了庫卡、高晟、徠斯、華恒、永年激光等多家國內外機器人領域的高端、中高端企業,形成了機器人本體、零配件、視覺、系統集成等完整的工業機器人上下游全產業鏈。昆山高新區機器人產業園區被列為全國十大機器人產業園區前三,2010年被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批準為國家火炬計劃江蘇機器人特色產業基地,占地110畝。其負責招商的陳志軍(化名)表示,雖然機器人目前很火,但不足以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為了未來的發展潛力,政府決定從背后推一把,促進工業機器人的發展。但政府的政策補貼與推動,只是全國地方發展工業機器人熱情高漲的一面。昆山高新區機器人產業園區的姚之駒曾表示,在過去兩年里,地方政府針對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高達77項。“確切地說,這是一種內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產業園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整個工業機器人市場體量就這么大,全國50余家產業園,各地招商引資本來就是競爭關系,相繼出臺優惠的機器人招商政策,對地方經濟發展可能有好處,若站在國家層面考慮從行業整體發展看,是一大傷害。陳志軍解釋,各地市機器人產業園區都往里面砸錢出臺優惠政策,導致某些企業、項目今天到這撈一筆,明天去那撈一筆,或一個企業多地注冊、落戶等現象。
宋曉剛對企業觀察報記者說:“地方政府打造千億的工業機器人規模,總體思路和方向是錯誤的。”從建材、冶金、石化,到汽車制造、物流等,雖然機器人應用領域廣泛,但并不像石化、建材、輕工業等,有十幾萬、幾十萬億的利潤,因此工業機器人產業不能成為地方政府的主要經濟支柱產業。除此之外,目前每家企業年銷售1萬臺機器人是有難度的。以2015年銷售機器人6.9萬臺為例,以每臺機器人價格30萬計算,中國工業市場總規模也就210億人民幣,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25.4萬臺,也只是760多億。而每臺機器人的實際應用價格只在10萬至20萬元之間。他說,作為地方政府一定要想清楚發展工業機器人的目標和方向,是為了促進當地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滿足制造業面臨的人工成本、招工難等問題,而不是盲目涌入其中。
相較于某些地方政府的盲目,宋曉剛更擔心的是,一些地方企業及金融資本企業轉型時,在不了解機器人發展規律和特點的情況下,瞄著未來市場需求,看著地方政府喊出千億產業口號并大力扶持,就盲目跟風進入機器人產業。“企業和各地政府應搞清楚,你的能力和實力在哪里。”宋曉剛表示,工業機器人是一個人才、資金、技術密集型行業,不像家電一樣看著說明書就能操作,工業機器人要真正用于制造業的生產流程,還要與不同行業的生產工藝、流程和管理體系集成在一起,行業專業化很強。
在供給側改革大背景下,工業機器人企業一定要站在服務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角度,以幫其提升效率和改善問題為標準,在某一領域找準自己的市場份額和目標客戶群體。宋曉剛表示,不能因為筆記本銷路不好就轉型做機器人,而更應該思考,為什么筆記本不好賣?什么樣的機器人才能生產出更優質、特色的筆記本?這才是生產機器人的根本出發點。
國產機器人技術有限,活得很艱難
2016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當前我國機器人產業已出現高端產業低端化的趨勢,并有投資過剩的隱憂。”在中國3000多家機器人企業中,規模較大的國產機器人企業約超過800家。宋曉剛表示,在機器人企業的經營與發展上,已出現競相模仿、同質化競爭的現象。來自中國機器人聯盟的材料顯示,2015年國產工業機器人自主品牌銷量,首次突破全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30%。2016年上半年,國產工業機器人已服務37個國民經濟行業大類、91個國民經濟行業小類,主要應用于搬運上下料,爆接和釬焊、裝配與拆卸等低端領域,以服務于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汽車和電氣機械、器材制造業等。
“雖然市場有需求,但做工業機器人的企業太多了。”華恒焊接工業機器人業務侯先生接受企業觀察報記者采訪時透露,經過多年發展與沉淀,華恒焊接工業機器人在國內焊接領域已頗具規模。該公司以銷售焊接、包裝、搬運機器人和機器人系統集成為主營業務,每年總營業額在3億左右。但是目前市場上幾人、十幾人團隊的小公司很多,干兩年就關掉的企業再注冊已司空見慣。作為高端產業,國內工業機器人的本體銷售已處于白熱化競爭,行業洗牌很頻繁,幾乎無利可圖。得益于機器人系統集成服務業務的開展,公司相對好一些。
“有些企業其實是靠政府的補貼活著的,搞低于成本價的惡性競爭最可怕。”宋曉剛表示,這樣的企業本身贏利不了,靠政府補貼就搞虧本經營、打價格戰,產品質量、安全性、穩定性無法保障,反而給應用企業造成很大麻煩和影響,把整個工業機器人行業都攪亂了。宋曉剛說,有時政府的政策補貼,反而起了相反作用。很多企業生產的機器人都沒有使用過,就號稱生產了多少產值的產品,或應用到什么行業。如果真的應用了,應用得怎么樣,其實地方政府并不是很了解。地方政府應該實時跟蹤、監督,貫徹落實評估政策的可行性,并進行及時調整。
相關熱詞搜索:先進制造 機器人 國產 技術
- ·中國機器人日益崛起 機器人市場競爭新格局2016-03-21
- ·未來智能物流——機器人和智能系統或成好拍檔2016-03-23
- ·中國工業機器人空間有多大?2016-03-25
- ·2018年中國機器人安裝量將超世界總量三分之一2016-03-28
- ·家具企業使用機器人代替人真的可行嗎?2016-03-30
評論排行
- ·李克強:中國要追趕工業4...(6)
- ·朱森第:融合發展——邁...(5)
- ·AM先進制造業·高端沙龍(4)
- ·石墨烯,推動下一代節能...(3)
- ·工經聯會長李毅中:“互...(3)
- ·工業機器人將突破智能模塊(2)
- ·群雄逐鹿,誰主“云計算...(2)
- ·AM·高端沙龍第一期:企...(2)
- ·“懶夫人”聚醚醚酮,醫...(1)
- · 訪清華大學教授、中國...(1)
- ·北斗產業步入良性發展軌...(1)
- ·聚焦“互聯網+制造業”高...(1)
- ·智慧光伏云:云計算+大數...(1)
- ·5G助跑“互聯網+”? ...(1)
- ·機器人將進軍國際航空制...(1)
- ·防患于未然:企業安全最...(1)
- ·互聯網+房地產,賣房、上...(1)
- ·9大互聯網企業聯姻新能源...(1)
- ·海工裝備的“深?!背雎?/a>(1)
- ·朱森第:“智”造強國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