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再推格力機器人 銀隆擬采購80億
2017-03-06 來源:OFweek 工控網 評論:0導讀: 珠海銀隆計劃在2017年采購格力電器智能裝備、工業制品約190億。其中,智能裝備采購額為80億元。
珠海銀隆計劃在2017年采購格力電器智能裝備、工業制品約190億。其中,智能裝備采購額為80億元
格力與珠海銀隆“綁定”出現,開始于2016年2月格力電器的收購計劃,最終收購珠海銀隆方案未獲格力股東大會通過。2016年11月,格力宣布終止收購。一個月后,董明珠即宣布聯合萬達、中集的公司共同入股珠海銀隆。
格力自2013年開始進入智能裝備領域,但基本上沒有對外供應,截至2016年底,外銷設備產值約10億元。現格力計劃聯手珠海銀隆,在2017年實現根本突破。3月4日,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舉辦智能裝備產品發布會,珠海銀隆董事長魏銀倉出席并致辭,在雙方擬簽訂的合作協議中,珠海銀隆將在2017年采購80億元的格力智能裝備。
80億元的采購額有望將格力推至國內智能裝備領先企業行列。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工業機器人龍頭企業,其2016年業績快報顯示,2016年總營收約為20.33億元。
格力方面告訴記者,智能裝備包括工業機器人及數控機床及其它智能裝備,具體占比尚不明確。
2月20日,格力電器發布公告稱,計劃與珠海銀隆簽訂合作協議,在智能裝備、模具、鑄造、汽車空調、電機電控、新能源汽車、儲能等領域進行合作。在上述領域,雙方享有優先采購權,合作以一個年度為周期,相互采購總金額不超過200億元。
珠海銀隆計劃在2017年采購格力電器智能裝備、工業制品約190億元。其中,智能裝備80億元,工業制品110億元。格力采購珠海銀隆新能源汽車、儲能設備僅占200億元總采購額的5%,約10億元。
董明珠是珠海銀隆個人股東,目前在珠海銀隆持股比例為10%。格力與珠海銀隆擬簽訂的合作協議牽涉關聯交易需經股東大會審議,格力計劃在3月8日召開股東大會對該合作方案進行投票。
格力與珠海銀隆“綁定”出現,開始于2016年2月格力電器的收購計劃,最終收購珠海銀隆方案未獲格力股東大會通過。2016年11月,格力宣布終止收購。一個月后,董明珠即宣布聯合萬達、中集的公司共同入股珠海銀隆。
從2016年2月至今,圍繞格力和珠海銀隆的合作質疑不斷。質疑焦點包括珠海銀隆130億估值是否過高,其鈦酸鋰電池技術路線是否主流等。收購終止之后,董明珠個人入股引發對其退休后去向的猜測。現在格力與珠海銀隆又謀求達成緊密合作關系,大額關聯交易引人關注。
深交所關注函中,也要求格力分析珠海銀隆履約能力。截至2016年底,珠海銀隆資產總額約為191.31億元,而2017年計劃向格力采購的智能裝備和工業制品便達190億元。
格力公告答復稱,珠海銀隆計劃在2017年實現產銷新能源汽車3萬輛,預計營收可達300億元。但其公告同時披露,截至2017年2月20日,珠海銀隆共銷售新能源汽車12輛,原因是受到上半年淡季及國家新能源補貼政策調整影響。
董明珠對珠海銀隆如此“執著”,源于多元化壓力。格力主要競爭對手海爾和美的均已通過收購方式進行多元化布局,2016年前三季度,家電三強排名發生變化,美的通過收購超越格力,格力退居第三。
董明珠在2016年10月28日的股東大會上發言時也表示,格力空調領域市場份額已經達到約40%,“再有增長空間也不大了,是神仙也沒辦法,必須要擴張”。
收購珠海銀隆失敗,但格力多元化方向不改。智能裝備本就是董明珠選擇的擴張方向之一。在收購珠海銀隆的方案中,雙方也已決定在智能裝備領域進行融合。
格力2015年年度報告稱,公司自2013年1月正式組建智能裝備研發團隊,2015年9月注冊成立珠海格力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當年實現產值5億元。
進入2016年,格力進一步加大布局,選擇珠海、武漢、杭州、成都四個主要研發和生產基地。格力2016年半年報披露上述信息,但未透露智能裝備部分的產值和營收。
工業機器人可細分為汽車工業機器人和一般工業機器人,后者主要應用于3C、食品、藥品制造等行業。目前,國內汽車機器人市場已漸趨飽和,但出于產業升級需要,一般工業機器人市場前景廣闊。中國機器人聯盟理事長宋曉剛告訴財新記者,2009年至201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平均年增幅達15%,中國2015年工業機器人銷量達6.9萬臺占全球市場份額約27%。但國際強勢企業占據主要市場,中國自主生產的工業機器人不足三分之一。
在4日的發布會上,董明珠強調格力機器人裝備從核心零部件、本體到系統集成,全部為自主研發和制造。一位熟悉機器人技術研發的業內人士對財新記者稱,目前國內機器人制造廠商主要以下游的系統集成為主,機器人的伺服系統、控制器、減速器等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賴進口。“核心零部件自主研發者也不在少數,但整體而言質量仍無法比肩國外以瑞士ABB、德國庫卡、日本發那科和安川為代表的‘四大家族’。”她表示。
市場處于高速發展期,工業機器人領域呈現出“一擁而上”的局面。對于格力進入這一領域的前景,宋曉剛稱,智能裝備應用面臨“首臺套”推廣難的問題,格力前期先在自身工廠進行應用,現在又通過珠海銀隆合作進行推廣,有望贏得更多市場客戶。
相關熱詞搜索:格力 銀隆 董明珠 機器人 先進制造業 智能制造

- ·美的格力掀機器人競爭2017-03-13
- ·董明珠嗆聲美的背后:一場機器人大戰已然打響2017-03-09
- ·機器人的革命性突破何時來臨?2015-08-06
- ·日本《機器人新戰略》教會了我們什么?2015-08-06
- ·讓梅西“沒戲”?機器人超越梅西還要多久2015-08-06
評論排行
- ·李克強:中國要追趕工業4...(6)
- ·朱森第:融合發展——邁...(5)
- ·AM先進制造業·高端沙龍(4)
- ·石墨烯,推動下一代節能...(3)
- ·工經聯會長李毅中:“互...(3)
- ·工業機器人將突破智能模塊(2)
- ·群雄逐鹿,誰主“云計算...(2)
- ·AM·高端沙龍第一期:企...(2)
- ·“懶夫人”聚醚醚酮,醫...(1)
- · 訪清華大學教授、中國...(1)
- ·北斗產業步入良性發展軌...(1)
- ·聚焦“互聯網+制造業”高...(1)
- ·智慧光伏云:云計算+大數...(1)
- ·5G助跑“互聯網+”? ...(1)
- ·機器人將進軍國際航空制...(1)
- ·防患于未然:企業安全最...(1)
- ·互聯網+房地產,賣房、上...(1)
- ·9大互聯網企業聯姻新能源...(1)
- ·海工裝備的“深海”出路(1)
- ·朱森第:“智”造強國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