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虛擬現實 機器人“覺醒”?
2017-02-21 來源:南方都市報 評論:0栗永徽
人工智能的應用:AI能跟人說話、幫人開車
栗永徽是臺灣資訊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院語言學習研究所博士,他介紹了人工智能領域的科研和應用開發進展。人工智能也是靠“學習”來增加智慧的,“比方說,你把各種動物的照片 喂 給它,它的深度學習引擎核心就會讀這些照片,分析里面的特定結構,找出共有特征,比如貓都會有兩只耳朵、有胡須,眼睛很亮,下次看到類似圖片時,它會說,這是一只貓”。
美圖軟件也是人工智能
栗永徽介紹,現在的人工智能主要是靠大量資料輸入算法,由算法自動歸納、建模,來獲得深度學習的能力,基本上都可以看作一個數學函數。比如語音識別,就是輸入一堆語音信號,訓練這個函數,使它輸出特定的文字符號。在自然語言處理方面運用人工智能,就可以做出實時的語音辨析、智能語音助理這樣的產品,比如蘋果的SIR I,還有能跟人“說話”的小音箱,人問它天氣之類,它可以去網絡上抓取答案,再回復給人。再復雜一點,比如語音訂票系統,它會抓取時間、地點這樣的關鍵詞,放進交易系統里正確的位置,就能完成一些交易。
把語音換成圖片、視頻之后,人工智能就能做人臉辨識、指紋辨識、生物辨識、物體辨識這樣的事,像汽車的自動駕駛系統、無人機送貨這樣的功能就是從中衍生出來的。國人熟悉的美妝、美圖軟件,也是從這個功能中開發出來的,它需要抓住人臉的特征點,還要定位追蹤,越好的技術抓得越準,人臉在動、表情變換快也難不倒它。迪士尼樂園里也有類似“魔鏡”的游樂設施,抓住人臉后給人化妝,做出戲劇效果。
不遠的將來
電腦可以聽懂人說話
游戲中也可以用上這種技術,玩游戲的人在攝像頭前做表情,可以帶動游戲中的角色變換表情,與其他玩家溝通。一些零售商家也用得上,比如試戴眼鏡,可以調整眼鏡的顏色、鏡片的亮度等等,不用在實體店試太多。大規模的人臉、物體識別技術,還可以用在公共場域的監控中,比如反恐、維穩這類應用。先用計算機繪圖的方式,讓計算機學習不同的人走路的樣子、衣服的樣子、顏色等等,學完后,系統就能實時追蹤路上所有行人的行為,即使行人會互相交錯,但系統也不會認錯人。
栗永徽說,他自己正在進行虹膜辨識的技術研究,這種技術的辨識準確度比人臉識別高很多,“是現在所有生物辨識技術里準確度最高的”。自動駕駛技術是人們比較熟悉的人工智能應用,它需要做到對路邊物體的實時辨識,偵測出地上的交通標線,做出駕駛決策。一家快遞公司在用無人機送貨,也是屬于人工智能的這種應用。總之,在不遠的將來,電腦可以聽懂人說話,可以像人一樣看照片、看圖像、看視頻,并做一些復雜的事,比如開車。“我希望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在未來社會中,很多勞務活動都可以借助機器人、人工智能完成。”葉士青
虛擬現實的應用:人的味覺還是空白區
葉士青是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院教授,美國南加州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他介紹,沉浸感、交互是虛擬現實技術的兩個關鍵元素,“這跟看電影不一樣,電影沒有實時交互,而虛擬現實可以偵測你的動作,讓你跟虛擬環境進行實時互動”。顯示技術、交互技術、力反饋技術,都是虛擬現實幾個比較關鍵的技術。
可以“鉆到人體中去”
顯示技術包括人們已經熟悉的V R頭盔、投影系統。現在比較昂貴的全息投影,有很多應用,比如生物、醫學的教育中。用這種技術,可以讓人“鉆到人體中去”,看清楚人體里面的各種構造。交互技術,就是捕捉人的動作,并輸入到虛擬現實的環境中,讓人有機會跟環境做互動。比如一種光學交互技術,在人身上設置了很多個光點,周邊幾十臺高速攝影機,來追蹤每一個光點的變化。把位置變化傳輸到計算機后,人就能跟虛擬現實環境進行交互。“你看到好萊塢動畫片里,人講話的表情、動作跟真人非常接近,就是用這樣的技術取得的數據”。
力反饋技術,是讓人能在虛擬現實中有真實的觸感,“如果說 頭盔 提供視覺、聽覺,那么力反饋技術就是進行觸覺的模擬”。這種技術,可以用在手術訓練系統中,例如一種針對耳朵顳骨的手術,醫生要把化膿的地方磨掉,但里面是血管、大腦,力度很難掌握,真實操作不能有閃失,就可以通過這個虛擬手術系統進行訓練,這個訓練的過程中是有“手感”和力量反饋的。
還有增強現實、混合現實
不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能模擬,人的味覺還是個空白區,因為“不能隨便給人吃東西,這涉及到人體的健康和安全”。建筑師做建筑規劃的時候,也可以用到虛擬現實技術,“你想象這邊做一堵墻,跟沒有這堵墻的差別在哪里,透過增強現實、混合現實的技術可以直接 看到 ”。
“虛擬現實的應用前景非常廣泛,包括教育、醫療、娛樂、工業設計、職業訓練。”葉士青說,虛擬現實的技術,還拓展到增強現實、混合現實。如果把這些東西跟各種穿戴式傳感技術結合起來,我們可以采集很多數據。有了數據之后,以人工智能方法來處理這些數據,可以做出非常多的智能系統。比如說智能的診斷系統、智能的治療系統、智能的心理訪談咨詢系統。
問答
虛擬現實“接入”人腦?
觀眾:在一部動漫里,主角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技術“接入”腦神經完成登錄游戲的過程。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是否能直接讓虛擬現實“接入”人的腦神經?
葉士青:其實不是直接接入所謂的腦神經,而是要結合生物傳感技術,就是所謂的腦電技術,測量腦波,然后提取,通過人工智能來判斷人的意圖,然后有一個反饋,這樣人就可以通過腦波跟虛擬現實產生交互,這是非常好、非常前沿的一個應用方向。現在采集腦波的問題是,有很多噪聲,怎么去除噪音、做出準確判斷,是科學家一直努力的方向。
不戴設備直接植入?
觀眾:未來虛擬現實技術是否可以不受任何區域、硬件設備的限制來實現?
葉士青:要不受區域限制,需要互聯網的信號做得非常好。不受設備的限制,就是不戴“頭盔”,這是未來大家的目標,不戴“頭盔”可以戴眼鏡,把微投影、傳感器等放在眼鏡上面,這也是比較可行的辦法,很多公司正在做這樣的研發。如果要完全不戴任何設備,那就可能要植入,這就牽扯到臨床實驗、各種生物醫學的實驗,是非常漫長的過程。
機器人會犯罪嗎?
觀眾:在電影里看到,有人工智能的機器人會犯罪,真的會發生嗎?
栗永徽:很多科幻片有這樣的情節,從一個科學家的角度看,這個是不太需要擔心的問題。之所以會出現這個問題,關鍵是這個人工智能或者機器人會有一個“自我意識”。實際上這是需要有人去給它寫一個程序的,讓它開始察覺到“自我”跟人是不同的東西。從這一點開始,機器人才會開始為自己著想、不為人著想。除非有人去做了這樣的事,否則不太可能發生機器人自己去犯罪的事。所以說,最后的關鍵還是在人的身上,人可以把機器人做得很好、服務人,也可以把機器人做成殺人的機器。
相關熱詞搜索:先進制造 虛擬現實 人工智能 機器人
- ·中國機器人日益崛起 機器人市場競爭新格局2016-03-21
- ·未來智能物流——機器人和智能系統或成好拍檔2016-03-23
- ·中國工業機器人空間有多大?2016-03-25
- ·2018年中國機器人安裝量將超世界總量三分之一2016-03-28
- ·家具企業使用機器人代替人真的可行嗎?2016-03-30
評論排行
- ·李克強:中國要追趕工業4...(6)
- ·朱森第:融合發展——邁...(5)
- ·AM先進制造業·高端沙龍(4)
- ·石墨烯,推動下一代節能...(3)
- ·工經聯會長李毅中:“互...(3)
- ·工業機器人將突破智能模塊(2)
- ·群雄逐鹿,誰主“云計算...(2)
- ·AM·高端沙龍第一期:企...(2)
- ·“懶夫人”聚醚醚酮,醫...(1)
- · 訪清華大學教授、中國...(1)
- ·北斗產業步入良性發展軌...(1)
- ·聚焦“互聯網+制造業”高...(1)
- ·智慧光伏云:云計算+大數...(1)
- ·5G助跑“互聯網+”? ...(1)
- ·機器人將進軍國際航空制...(1)
- ·防患于未然:企業安全最...(1)
- ·互聯網+房地產,賣房、上...(1)
- ·9大互聯網企業聯姻新能源...(1)
- ·海工裝備的“深海”出路(1)
- ·朱森第:“智”造強國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