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機器人的市場發展狀況如何
2017-02-09 來源:鈦媒體 評論:0
事實上,沒人確切的知道這一點,因為有很多隱秘的機構,可能出于戰爭或其他的考慮,在進行獨立的研發。對我們來說,他們就像居住在黑匣子里面,直到打開的那一天才會顯露。
當然,不必沮喪,起碼我們確信一點,他們要比現存的,已經露面的那些,要更先進,更超前,但同時它也還沒有達到非常的完美,可以放心的拿出來展示,運用的地步。
另一方面,研發機器人是相當復雜的工程,跟整個時代,社會的技術水平息息相關,完全可以認為它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從市面上的,已經運用或者展示出來的東西,我們可以進行合理的推斷,對它們有大致的認識,而不至于偏離太多。
一般的工業機器人就不說了,只能簡單機械的重復設定好的動作,雖然精確,但也異常呆笨,沒有自主的反應。在我看來,一個能夠得到認可的機器人,至少要能夠處理一定的隨機狀況,可以對模糊的多態的信息輸入進行處理,這才會讓人有智能的感覺。
當然,從程序上看來,這兩者之間并沒有很明確的界限,能夠面對多種情況選擇有效應對的機器人,可能就是程序上多儲存了幾條判斷條件,并沒有本質的差異,但從外在表現來說,它帶給我們的感受的確是完全不同的。想象一下一個只能按順序出牌,和一個可以按照規則,打出有效組合的機器人,如果僅僅通過牌面信息的傳遞,我們無法判斷后者是否是一個人,甚至它可以表現的比人更優秀。
另外補充一下,通過程序設計得到的智能,也并不是僅僅進行條件判斷,還可能有計算,篩選,模糊處理等等,當其處理規則足夠完善,精細,就成為某方面的專家系統,表現出的智慧是可以相當強大的。
我們著重關注的,就是這種類型,可以有智能的生命性質的反應,因此也是在本質上最接近于人的。
在早期的深藍電腦擊敗世界象棋大師的事件,就引起了轟動,給人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因為象棋是公認的講究智慧和策略的游戲,在交互走棋的過程中,每一步都需要面對不同的,復雜的形勢,作出合理且連貫的判斷,這種能力就已經超越了人們對機器的常規理解。
而實際上,深藍所采取的策略就是檢索,用海量的專家棋譜,打敗了對手,當它下某一步棋的時候,它實際上在不斷的翻看查找攻略,這屬于借力打力,也仍然是非常機械重復的。運用這種策略,在圍棋中就很難施展了,因為太多的可能性讓它根本檢索不過來。
要真正達到與人比肩的程度,必須要能夠達到可以抽象總結出規則規律,并加以創造性運用的地步。在這方面,也有很多的進展,比如機器證明幾何定理,比如對語義規則的分析,一旦機器能夠對本質的高層的規律進行掌握,那么就可以處理千形萬象的事務,而不需要消耗太多的資源。
比如拿加法來說,如果單純以檢索的方式給出答案,那么就要提前儲存所有可能的加數和被加數的組合,所需要的存儲空間是全世界都不具備的,而且如果某一個加法對象的排序靠后,還需要等待極長的時間。而如果懂得運用加法原理,則就可以輕松應對所有的輸入狀況了,相對前者來說,這就是高度的智能。是魚和漁的區別。
應當說,在機器人的前沿,我們已經走到了這一步。在程序員多如牛毛的今天,智能儲備已經有了相當的規模,使得后來者可以輕松運用已經封裝好的高層規則,直接進行模塊和系統級別的調用,在不斷的組合演變中,促成了機器智能的大發展。
從網上流傳的視頻中,我們已經能看到不少經典的案例。
先來說說美國的機器狗,這個是對我思維沖擊最大,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如果你對機器人比較關注,也一定看過相關的視頻了。
首先,它冠名以機器狗,單從名字聽起來,似乎比機器人要低一個檔次,但這絕不是我們小看它的理由,從它的表現來看,其實際能力是遠超同時代的其它機器人的。而且我們知道,越是高層的,抽象的規則,其運用范圍就越廣,可移植性就越強。從它的行為上判斷,應當是有相當多的規則模塊支持的,只要進行合理的移植,就會出現機器豹,機器貓等等,其發達的四肢平衡能力足以完成各種角色扮演。
而且令人驚奇的是,機器狗并不是僅僅作為實驗室產物出現的,它是完全從實用性出發設計的,能夠近乎完美的完成野外運輸任務。它具有超強的地形適應能力,可以行走在雪地,石灘,甚至冰面,可以爬坡,跳躍,非常的流暢從容,就像真實的生物一樣。而我們看到的其他機器人,基本都沒有用肢體行走的能力,或者只能小步挪動,或者只能適應平面的地形,顯得僵硬,死板。
在人類主導的世界中,的確平整了無數的土地,因此對機器人來說,直接使用輪子或者履帶就可以獲得較好的行動能力,我想這是導致肢體運動研究緩慢的一個原因,另一方面,仿生性質的肢體移動,包括多肢,四肢,以及人的雙肢,具有極高的工程難度,因為涉及到多級控制的協同,各骨骼,關節之間要想實現完美的控制和協同,需要精確且實時的傳感,計算,反饋,涉及到多種形態的運動方式的綜合,支撐,平移,牽引,旋轉,加速,等等。
而在此基礎之上,再考慮不規則的負重,復雜隨機的真實地形,以及驟然附加的外力輸入,就更加的難能可貴了。
而機器狗,解決了以上所有的問題,并且我認為它也是一個綜合的,可擴展的解決方案,其價值和意義都是不可估量的。
而同時期展出的日本機器人,則顯然走在不同的道路上,相比粗獷實用,不修邊幅的機器狗,我們看到一個通體白色,類似人形的優雅存在。它可以擰蓋子,上螺絲,倒咖啡等等,手上功夫了得,而且還能與人交談,這些演示都給人一種家政服務人員的印象,非常的平和可親。它顯示出機器人努力的適應人類社會生活,準備融入公民角色的發展方向。
整體上,美國機器人給人的感覺是雄渾霸道,開疆擴土;而日本機器人則是靈巧精細,居家守成。 一個外放,一個內斂,交相呼應。這種性格上的特點是和其國家地位,戰略相適應的。
日本地域狹小,又沒有對外戰事,對機器人的行動能力就不怎么關注,這是很正常的,因此它在這方面落后于美國,是理所當然。另外,日本作為戰敗國,受到美國的貼身監督,也不敢顯露太多鋒芒,如果它的機器人展現出過多的行動能力,引發人的戰斗聯想,就很容易受到干涉了。因此,日本機器人走上這樣的發展道路,既有現實需要,也有不得以的苦衷,如果我們僅僅從外觀形態上判斷,說日本機器人的戰力不如美國機器人,那就大錯特錯了。
前面說過,程序的技術具有高度的可移植性,機器人的外觀非常易于改變,從生活機器人到戰斗機器人的改造,只有一步之遙,而且在現代戰場上,行動能力完全可以通過履帶和輪子獲得,因此,日本機器人反而可能會處于優勢地位。
但是,如果說登陸外星,在那種不毛之地上,我想還是美國機器人更強。
而且,從兩國的宏觀狀態來看,美國的發展方式要更優。
我們知道,先進的技術,沒有規模性的市場運用,就很難獲得發展,機器人工業同樣是如此。
只有走入市場,才有源源不斷的資金輸入,可以步入良性循環,不斷的升級改造,獲得發展。
那么,美日兩國的機器人市場都在哪里呢?
我們看美國,其無人機也好,機器狗也好,都有很明顯的戰場性質,是為軍事服務的,也就是說它的訂單來源于國防部,來源于對外戰爭,因此它的發展,走的是以戰養戰的道路。
而日本呢?他的機器人的潛在購買群體就是自己的國民,服務生活,充當伴侶。當它的文化產生出這樣的整體傾向時,就意味著,每個人都要承擔這樣的購買義務(雖然看起來是出于個人需要)。從整體上來看,也就是所有的日本國民,為機器人的發展買單。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理解,就能看到一種悲壯的意味,這實際上等同于一種全民調動,國家工程。雖然這種方式獲得了巨大的內在推動力,但如果最終不能擴展到更大的外部市場,那么這種模式將陷入不可為繼的困境,把握未來的努力就可能成為泡影。
相關熱詞搜索:先進制造 發展狀況 機器人 市場

- ·中國機器人日益崛起 機器人市場競爭新格局2016-03-21
- ·未來智能物流——機器人和智能系統或成好拍檔2016-03-23
- ·中國工業機器人空間有多大?2016-03-25
- ·2018年中國機器人安裝量將超世界總量三分之一2016-03-28
- ·家具企業使用機器人代替人真的可行嗎?2016-03-30
評論排行
- ·李克強:中國要追趕工業4...(6)
- ·朱森第:融合發展——邁...(5)
- ·AM先進制造業·高端沙龍(4)
- ·石墨烯,推動下一代節能...(3)
- ·工經聯會長李毅中:“互...(3)
- ·工業機器人將突破智能模塊(2)
- ·群雄逐鹿,誰主“云計算...(2)
- ·AM·高端沙龍第一期:企...(2)
- ·“懶夫人”聚醚醚酮,醫...(1)
- · 訪清華大學教授、中國...(1)
- ·北斗產業步入良性發展軌...(1)
- ·聚焦“互聯網+制造業”高...(1)
- ·智慧光伏云:云計算+大數...(1)
- ·5G助跑“互聯網+”? ...(1)
- ·機器人將進軍國際航空制...(1)
- ·防患于未然:企業安全最...(1)
- ·互聯網+房地產,賣房、上...(1)
- ·9大互聯網企業聯姻新能源...(1)
- ·海工裝備的“深?!背雎?/a>(1)
- ·朱森第:“智”造強國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