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大幕開啟 2017我國向“超級機器人”進發
2016-12-26 來源:中國智能制造網 評論:0摘要: 2016年我國的機器人產業發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一躍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機器人需求大國。有業內人士稱,2017年我國機器人產業將進一
2016年我國的機器人產業發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一躍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機器人需求大國。有業內人士稱,2017年我國機器人產業將進一步擴張,為我國成為“超級機器人”大國打下堅實基礎。
2016年機器人行業的發展是振奮人心的,其中工業機器人的發展是最為突出的,越來越多工業機器人走進了工廠,屬于工業機器人的時代也逐漸到來。而近日全球知名咨詢服務公司FROST&Sullivan發布的2017年全球科技趨勢報告則向我們展示了未來一年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大趨勢。該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或成“超級機器人”大國。并且,隨著人類與機器人比例的繼續提高,2017年中國在機器人領域將發揮其極大潛力,讓競爭對手“觸不可及”。
2016年即將過去,2017年嶄新的產業發展大幕已緩緩開啟。作為當前智造產業中極具潛力的機器人,其市場發展在新的一年又將迎來怎樣的變化?
借“智”登高
從1987年“冶鋼1號”機器人誕生至今30年來,我國機器人產業已經形成了機器人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工程應用以及零部件配套的產業集群,機器人技術和產業已從“跟跑者”成長為“并行者”。
當前業內提出了“我國機器人技術與產業需要“智”發展,用自動化助推產業提升”的理念。現代制造業對機器人控制器的開放性要求高,要求其能在不同的平臺之間移植,能與其他應用系統交互,而技術成果轉化率低則是目前制約智能制造跨越發展的痛點。我國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的關鍵制約點在“產學研用”結合不緊密,但這種狀況在2016年已有所改善,據2016年上半年中國市場國產工業機器人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國產工業機器人市場銷售良好,結構改善,顯示產業發展處于上升通道,相信這一大好趨勢定會延續到2017年。
人機協作
隨著機器人普及率越來越高,原有的操作工人逐漸從簡單的勞動崗位上解放出來,轉而從事更復雜的管理、設計、技術開發和維護等工作。由此可見,協作型機器人最能滿足機器人最新發展趨勢,因為它更能適應業內對機器人柔性化和感知能力等方面提出的要求,而且把人類的靈活性、適應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機器人的力量、耐久性和動作的準確性結合起來,為生產裝配環節帶來模式創新,這讓中國機器人企業看到了“擺脫跟隨者角色”的機會,中國協作機器人迎來“彎道超車”的機遇。
結構性機會
人口紅利消失、政策支持以及產業結構升級轉型是促使機器人行業長期發展的三大驅動力。從機器人行業產業鏈的盈利分布情況分析,行業內上游核心零部件和下游集成商的利潤空間高于中游本體企業,但本體企業產品標準化率高擴張快,因此業內更看好渠道強、技術強的本體生產企業以及擁有客戶資源的集成商。機器人及自動化裝備應用領域廣泛,基于需求增長和競爭態勢分析,專業級無人機、新能源汽車、物流機器人這三個細分領域需求旺盛、發展空間較大。
產品智能定制化
2017年機器人市場很重要的一個趨勢就是,機器人將會變得越來越“高智商”。如今,眾多機器人無論是從成本還是技術上都在不斷蛻變,變得越來越智能、越來越符合生產生活需要。一直以來,人們對工業領域使用的機器人的認知都停留在進行簡單重復工作的機器手臂上。當下,微電子、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為機器人智能化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利用這些先進的信息技術,機器人會越來越聰明,更加類人化,更符合人們的生產生活需要。
今年人工智能技術取得的巨大成功為機器人的發展帶來突破性進展,阿爾法狗大勝李世石讓世界相信,當下機器人在人工智能的控制下可以更好的與人類交流。在機器人領域,除了工業機器人,外陪伴型機器人也漸漸融入我們的生活。隨著對陪伴型機器人的研究逐漸深入,產品也逐漸細分化。以兒童陪伴型機器人為例,產品已經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需求而研發不同的機器人產品。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陪伴型機器人在走進日常生活的同時或可向私人定制化發展。
地區產業建設
2016年,隨著智能制造領域全年十余項政策密集出臺,越來越多的企業主動擁抱智能制造。工信部調研顯示,目前除了大型制造業企業在積極推進智能制造外,各地中小制造業企業也開始大規模應用云計算、大數據、機器人等相關技術。據悉,未來工信部等部委還將繼續出臺針對性的產業政策和實施試點項目,確保智能制造進一步發展。據數據顯示,目前我國16%的制造業企業已進入智能制造應用階段,52%的制造業企業智能制造收入貢獻率已接近10%。這意味著,我國制造業企業的整體水平已步入智能制造起步階段。隨著工業機器人使用率的提升,我國正在形成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四大機器人產業集區,將進一步提升各地智能制造的發展水平。
機器制造
在工業4.0發展進程中,用機器取代人工一直是行業發展的目標,機器制造也成為了各大制造型企業發展的方向之一。隨著工業機器人的逐漸成熟,各大企業也漸漸開始把“機器換人”提上日程,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今年富士康大規模裁員事件。作為蘋果最大代工廠,富士康已部署超過4萬臺機器人意圖取代廉價勞動力,富士康昆山工廠也已裁員6萬人。對制造型企業而言,工業機器人可以達到工作流程標準化、不受情緒影響、不間斷工作等一系列人工運作所達不到的優點,這也使很多大型制造企業紛紛改用機器制造的模式來取代人工制造。3C制造行業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一直都是使用人工進行重復高強度的勞動。雖然當前的3C行業的機器人普及率還不夠,但這也證明未來的市場前景大,是機器人企業值得把握的研發方向。
相關熱詞搜索:超級機器人 先進制造業 智能制造
2016年機器人行業的發展是振奮人心的,其中工業機器人的發展是最為突出的,越來越多工業機器人走進了工廠,屬于工業機器人的時代也逐漸到來。而近日全球知名咨詢服務公司FROST&Sullivan發布的2017年全球科技趨勢報告則向我們展示了未來一年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大趨勢。該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或成“超級機器人”大國。并且,隨著人類與機器人比例的繼續提高,2017年中國在機器人領域將發揮其極大潛力,讓競爭對手“觸不可及”。
2016年即將過去,2017年嶄新的產業發展大幕已緩緩開啟。作為當前智造產業中極具潛力的機器人,其市場發展在新的一年又將迎來怎樣的變化?
借“智”登高
從1987年“冶鋼1號”機器人誕生至今30年來,我國機器人產業已經形成了機器人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工程應用以及零部件配套的產業集群,機器人技術和產業已從“跟跑者”成長為“并行者”。
當前業內提出了“我國機器人技術與產業需要“智”發展,用自動化助推產業提升”的理念。現代制造業對機器人控制器的開放性要求高,要求其能在不同的平臺之間移植,能與其他應用系統交互,而技術成果轉化率低則是目前制約智能制造跨越發展的痛點。我國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的關鍵制約點在“產學研用”結合不緊密,但這種狀況在2016年已有所改善,據2016年上半年中國市場國產工業機器人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國產工業機器人市場銷售良好,結構改善,顯示產業發展處于上升通道,相信這一大好趨勢定會延續到2017年。
人機協作
隨著機器人普及率越來越高,原有的操作工人逐漸從簡單的勞動崗位上解放出來,轉而從事更復雜的管理、設計、技術開發和維護等工作。由此可見,協作型機器人最能滿足機器人最新發展趨勢,因為它更能適應業內對機器人柔性化和感知能力等方面提出的要求,而且把人類的靈活性、適應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機器人的力量、耐久性和動作的準確性結合起來,為生產裝配環節帶來模式創新,這讓中國機器人企業看到了“擺脫跟隨者角色”的機會,中國協作機器人迎來“彎道超車”的機遇。
結構性機會
人口紅利消失、政策支持以及產業結構升級轉型是促使機器人行業長期發展的三大驅動力。從機器人行業產業鏈的盈利分布情況分析,行業內上游核心零部件和下游集成商的利潤空間高于中游本體企業,但本體企業產品標準化率高擴張快,因此業內更看好渠道強、技術強的本體生產企業以及擁有客戶資源的集成商。機器人及自動化裝備應用領域廣泛,基于需求增長和競爭態勢分析,專業級無人機、新能源汽車、物流機器人這三個細分領域需求旺盛、發展空間較大。
產品智能定制化
2017年機器人市場很重要的一個趨勢就是,機器人將會變得越來越“高智商”。如今,眾多機器人無論是從成本還是技術上都在不斷蛻變,變得越來越智能、越來越符合生產生活需要。一直以來,人們對工業領域使用的機器人的認知都停留在進行簡單重復工作的機器手臂上。當下,微電子、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為機器人智能化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利用這些先進的信息技術,機器人會越來越聰明,更加類人化,更符合人們的生產生活需要。
今年人工智能技術取得的巨大成功為機器人的發展帶來突破性進展,阿爾法狗大勝李世石讓世界相信,當下機器人在人工智能的控制下可以更好的與人類交流。在機器人領域,除了工業機器人,外陪伴型機器人也漸漸融入我們的生活。隨著對陪伴型機器人的研究逐漸深入,產品也逐漸細分化。以兒童陪伴型機器人為例,產品已經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需求而研發不同的機器人產品。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陪伴型機器人在走進日常生活的同時或可向私人定制化發展。
地區產業建設
2016年,隨著智能制造領域全年十余項政策密集出臺,越來越多的企業主動擁抱智能制造。工信部調研顯示,目前除了大型制造業企業在積極推進智能制造外,各地中小制造業企業也開始大規模應用云計算、大數據、機器人等相關技術。據悉,未來工信部等部委還將繼續出臺針對性的產業政策和實施試點項目,確保智能制造進一步發展。據數據顯示,目前我國16%的制造業企業已進入智能制造應用階段,52%的制造業企業智能制造收入貢獻率已接近10%。這意味著,我國制造業企業的整體水平已步入智能制造起步階段。隨著工業機器人使用率的提升,我國正在形成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四大機器人產業集區,將進一步提升各地智能制造的發展水平。
機器制造
在工業4.0發展進程中,用機器取代人工一直是行業發展的目標,機器制造也成為了各大制造型企業發展的方向之一。隨著工業機器人的逐漸成熟,各大企業也漸漸開始把“機器換人”提上日程,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今年富士康大規模裁員事件。作為蘋果最大代工廠,富士康已部署超過4萬臺機器人意圖取代廉價勞動力,富士康昆山工廠也已裁員6萬人。對制造型企業而言,工業機器人可以達到工作流程標準化、不受情緒影響、不間斷工作等一系列人工運作所達不到的優點,這也使很多大型制造企業紛紛改用機器制造的模式來取代人工制造。3C制造行業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一直都是使用人工進行重復高強度的勞動。雖然當前的3C行業的機器人普及率還不夠,但這也證明未來的市場前景大,是機器人企業值得把握的研發方向。
相關熱詞搜索:超級機器人 先進制造業 智能制造

相關文章
- ·中國機器人日益崛起 機器人市場競爭新格局2016-03-21
- ·未來智能物流——機器人和智能系統或成好拍檔2016-03-23
- ·中國工業機器人空間有多大?2016-03-25
- ·2018年中國機器人安裝量將超世界總量三分之一2016-03-28
- ·家具企業使用機器人代替人真的可行嗎?2016-03-30
評論排行
- ·李克強:中國要追趕工業4...(6)
- ·朱森第:融合發展——邁...(5)
- ·AM先進制造業·高端沙龍(4)
- ·石墨烯,推動下一代節能...(3)
- ·工經聯會長李毅中:“互...(3)
- ·工業機器人將突破智能模塊(2)
- ·群雄逐鹿,誰主“云計算...(2)
- ·AM·高端沙龍第一期:企...(2)
- ·“懶夫人”聚醚醚酮,醫...(1)
- · 訪清華大學教授、中國...(1)
- ·北斗產業步入良性發展軌...(1)
- ·聚焦“互聯網+制造業”高...(1)
- ·智慧光伏云:云計算+大數...(1)
- ·5G助跑“互聯網+”? ...(1)
- ·機器人將進軍國際航空制...(1)
- ·防患于未然:企業安全最...(1)
- ·互聯網+房地產,賣房、上...(1)
- ·9大互聯網企業聯姻新能源...(1)
- ·海工裝備的“深海”出路(1)
- ·朱森第:“智”造強國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