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年內智能工業機器人將幫助中國直面人口危機
2016-12-01 來源:機器人學家 邵天蘭 評論:0緊迫!
中國勞動力危機
從統計局的數據中明顯地看出:在1990-2002的十二年間,中國的人口出生率發生了斷崖式下降。2005年的出生率(12.40‰)只有1988年(23.33‰)的一半!1990年出生的人,5年后就將達到22歲——而這正是人口開始大規模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年齡。因此,在短短5年之內,這一波人口斷崖式的下降就將開始顯著影響中國勞動力市場的供給,10年之后,二十歲左右青年人的數量將比現在減少4成。冷酷的數字,令人窒息的壓迫感。
即將發生劇變的絕不僅僅是人口數量,還有構成:很多90后雖然依然勤奮,但是對乏味無聊的重復性工作卻越來越難以接受。去年《新周刊》的一篇題為《車間里的少女: 12小時望見一生》的文章曾被廣為傳播,其中描述的女工空洞、重復、無望的生活引發廣泛共鳴。幾年之內,制造業、服務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招工將更加困難,勞動力成本也必將日益高漲。這已絕不僅僅是“人口紅利減少”的問題,如果應對不得當,將可能直接威脅中國經濟的發展潛力。畢竟前鑒不遠:日本嚴重老齡化加劇經濟停滯,美國部分地區產業空心化帶來社會滑坡,南歐喪失工業導致債臺高筑。迫在眉睫,中國如何才能突破這一危機?
工資上漲雖是好事,但是盡量要避免勞動力成本上升造成的產業外流
機器人在現實中也將助人類力挽狂瀾,只不過方式遠沒有電影中那么暴力(圖片來自《環太平洋》)
工業機器人
有人把目光投向機器人。但工業機器人是否真的能夠助中國破局勞動力危機?
硬件方面,機器人已經基本不成問題。一方面,工業機器人的機械和電氣技術經過多年發展已經日臻成熟,精度、速度、穩定性等早已超過人類的水平。另一方面,硬件價格也穩步下降:近年來年均下降7%左右。通過技術攻關和并購,國內硬件廠商的技術水平正在接近國際巨頭,這勢必會進一步拉低機器人的價格。如果工業機器人得到大規模應用,其零部件成本還會進一步下降,總價格與現有水平相比有望再下降一半以上。
2015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的銷售量約為7萬5千臺——這個數字已經比兩年前翻了一倍,但與數以億計的產業工人相比仍然幾乎不值一提。指望這個數量的機器人來力挽狂瀾,顯然是不現實的。當前,除了汽車、大家電、手機生產的部分工序等領域外,工業機器人的應用仍然十分有限,絕大多數的普通人從沒見過工業機器人,就像15年前大部分普通人都沒見過手機一樣。筆者也遇到多位非傳統領域的客戶試圖使用機器人來代替人力,卻往往找不到合適的方案。其中制約機器人大規模應用的瓶頸,往往不是機器人的軀體,而是大腦。
數十年來,工業機器人已經在汽車廠等場景中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在這些場景中,物品(如車身)通常以較高的精度固定在某一特定位置,而機器人往往是也在標定后,高精度地完成固定的動作。工廠中基于視覺的應用日益增多,但是多數仍局限于環境相對穩定的場景中。因此,傳統機器人更像是“機器“,而不是”人“。
工業機器人在結構化、變化少的傳統場景中已經服務多年
與成熟的汽車、家電工廠不同,在大部分的日常場景里,需要機器人操作的物品并不完全相同,位置也并完全固定。機器人領域的術語稱這種場景為“非結構化的(unstructured)”。工業機器人要想適應非結構化的場景,必須要有機器視覺、環境感知、路徑規劃等等多方面智能技術的配合。機器人在這樣的場景中,不再是重復一成不變的動作,而是根據感知到的環境和物體情況,自主做出判斷和動作,完成人類交付的高層次任務(例如:將盒子碼放整齊)。
在非結構化的場景中,機器人需要更高的智能才能發揮作用
工業機器人需要多方面的技術配合,才能做到智能化。而且同時也要注意控制成本。
雖然真正比肩人類、靈活多能的智能機器人技術還比較遙遠,但是經過學術界多年的研究,現有技術已經有能力讓機器人在很多場景中成為人類的幫手。但要將學術界成果實用化,真正將機器人帶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來,機器人產業仍面臨諸多挑戰。其中人才嚴重不足是一個重要制約因素。
歐洲十多年前開始的數個大型科研框架項目積累了不少機器人智能化技術。圖片來自SMERobotics項目,
與互聯網行業相比,傳統機器人領域的頂級軟件和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儲備極少,而且這方面的人才往往也并不熟悉傳統工業和機器人。前述眾多領域的技術挑戰,學術界近年來才取得可實用的成果,美、日、歐的相關企業(如Mujin等)也剛剛起步不久。可想而知,只有同時熟悉工業界現狀和學術界前沿的頂級跨學科團隊,才有能力完成這一任務。
筆者在德國頂尖的機器人技術企業工作數年后,于今年秋天回京創立梅卡曼德(Mech-Mind)機器人科技。梅卡曼德組建的研發團隊已有十余人,成員均具有清華等頂級名校的博士或碩士學歷,背景涵蓋AI、軟件、機電控制、機械等,且具有豐富的國內外工業界實戰經驗。歡迎有志于機器人事業的同道投簡歷到hr@mech-mind.com。梅卡曼德將整合學術界近10年間積累的多項重要成果,使其產品化,從而突破前述的關鍵技術,將機器人的智能程度推上一個新的高度。
現在如果有人炫耀地說“我們公司用電腦辦公“,會讓人覺得很可笑,因為計算機已經成為標準的生產力工具。但20年前,用電腦辦公還是新鮮事——直到win95橫空出世,將電腦徹底平民化。5-10年之內,” 我們公司用機器人幫忙干活 “也將變成一件理所應當、不值得夸耀的事情,而其中的關鍵也將是智能軟件。
人們也將很快對機器人技術感到“平平無奇“
從倉庫、超市、餐館、酒店、醫院、機場,到修車廠、批發市場,在眾多需要重復性體力勞動的場景,都將出現智能機器人任勞任怨的身影。
這不是科幻故事,而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這也不是錦上添花式的炫技,而是戰勝巨大挑戰的華山獨徑。只有突破智能機器人技術,中國才能將如劍高懸的人口危機穩穩接住,保障經濟繼續穩步增長——這一天,不會遠.
相關熱詞搜索:智能工業機器人 人口危機 先進制造業 智能制造

- ·中國機器人日益崛起 機器人市場競爭新格局2016-03-21
- ·未來智能物流——機器人和智能系統或成好拍檔2016-03-23
- ·中國工業機器人空間有多大?2016-03-25
- ·2018年中國機器人安裝量將超世界總量三分之一2016-03-28
- ·家具企業使用機器人代替人真的可行嗎?2016-03-30
評論排行
- ·李克強:中國要追趕工業4...(6)
- ·朱森第:融合發展——邁...(5)
- ·AM先進制造業·高端沙龍(4)
- ·石墨烯,推動下一代節能...(3)
- ·工經聯會長李毅中:“互...(3)
- ·工業機器人將突破智能模塊(2)
- ·群雄逐鹿,誰主“云計算...(2)
- ·AM·高端沙龍第一期:企...(2)
- ·“懶夫人”聚醚醚酮,醫...(1)
- · 訪清華大學教授、中國...(1)
- ·北斗產業步入良性發展軌...(1)
- ·聚焦“互聯網+制造業”高...(1)
- ·智慧光伏云:云計算+大數...(1)
- ·5G助跑“互聯網+”? ...(1)
- ·機器人將進軍國際航空制...(1)
- ·防患于未然:企業安全最...(1)
- ·互聯網+房地產,賣房、上...(1)
- ·9大互聯網企業聯姻新能源...(1)
- ·海工裝備的“深海”出路(1)
- ·朱森第:“智”造強國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