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都有機器人,人人都有無人機的時代“還有多遠?
2016-11-23 來源:劉靜 中國電子報 評論:0
“家家都有機器人,人人都有無人機的時代即將到來。”中國工程院院士樊邦奎如是說。11月15日,在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主辦、廣州市總部經濟協會協辦的中國(廣州)無人機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無人機專家們匯聚一堂,就產業發展、產業特征、系統技術、軍用無人機發展動向和軍民融合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隨著技術創新和進步,無人機逐漸普及,開始在植保、快遞、巡檢、娛樂等社會經濟發展的諸多領域以及國防建設中逐漸發揮作用,“無人機+”模式已經越來越成為技術創新和經濟轉型的熱點和縮影。
優先彎道超車
無人駕駛飛機簡稱“無人機”,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的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不載人飛機。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高度融合集成的產物,無人機已成為世界各國加強國防建設和加快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手段。
未來全球無人機市場巨大。2015年全球民用無人機的銷量約60萬架。FAA預估到2020年,美國的消費者無人機和商業無人機會從250萬架增加到700萬架。市場研究機構BI Intelligence則稱,未來十年全球無人機市場總價值為980億美元,其中民用無人機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20多億美元。
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子學指出了值得注意的一點,即我國消費級無人機制造水平已處于國際前列,在市場份額、研發制造能力、應用廣度深度方面均具有一定優勢,已成為“中國創造”的代名詞。
從市場銷售情況來看,2014年我國消費級無人機產品銷售規模15億元,2015年銷售規模23.3億元,同比增長50%以上。據IDC數據預測,2019年我國消費級無人機市場銷售規模約600億元。
中國的無人機企業也在快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國內消費級無人機領域的研發、生產和服務企業已有約450家,2015年的產值約130億元。其中,僅深圳就有超過200家無人機生產制造企業,產值規模超過100億元,2015年無人機出口額達30.9億元,猛增7.2倍。
從市場份額方面來看,在2015年的全球民用無人機市場銷量排名中,中國大疆與法國Parrot、美國3D Robotics共同占據前三名的位置,三者市場占有率超過80%。但其中,消費級民用無人機,大疆可以占據世界市場70%以上份額。該企業2016年銷售額將突破100億元。
“中國很多裝備產品都屬于跟隨型產品,但在無人機領域,我們可以說是創造了消費,引領了消費。”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楊拴昌感嘆道。
關注五大關鍵技術
“無人機產業的發展依賴信息技術支撐。”樊邦奎表示。
他認為,傳統的信息技術解決了無人機很多的關鍵技術,例如準確的定位導航引導飛行,精確的目標指示保證打擊定位準,綜合信息處理保證偵查成果有效使用。而新興的信息產業也與無人機密切相關,無人機和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結合,必將對無人機技術變革產生深刻的影響。此外,信息基礎測試將成為無人機組網測控和飛行管理的重要依托。
空八所原副所長陶征宇指出,無人機需要重點關注五大技術。一是人工智能技術,應對實際飛行中所面臨的瞬息萬變的空中態勢。二是無人機與有人機的協同技術,提高作戰效能。三是虛擬現實技術,為操控者營造身臨其境的感覺,有利于操作的靈活性。四是新能源技術,例如太陽能無人機、輕動力無人機、激光束無人機等,有利于提高航行時間和遠程操控。五是反無人機技術,提高無人機的使用能力。
楊拴昌表示,自制地圖自主飛行、與虛擬現實相結合、無線充電空中加油、軟硬件技術加速發展等,都在促進無人機產業技術創新和水平不斷提高。
對于未來無人機系統的發展,陶征宇認為,無論軍用無人機還是民用無人機,都要具備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速度快。二是遠,目前還沒有超視距能力。三是久,為此空間動力學要好,結構要輕,能源效率要高。四是小,這涉及微電子、微技術,未來人人要帶無人機,它可能只有幾百克,可以放在包里,還要與手機很好的聯動。五是群,給每個無人機賦予功能,組成一個群之后,可以做更大的事。
“無人機系統的發展趨勢要一體化、長時化、結構隱身化、微型化、智能化、集成化、協同化、網絡化、系統化。”陶征宇說。
仍有大量問題和挑戰
“雖然當前無人機產業發展勢頭迅猛,但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無人機發展面臨的一些突出問題和挑戰。”周子學指出。
第一個挑戰是無人機市場的潛力還未釋放。軍用無人機已經發展很快,但巨大的專業作業市場應用,如農林植保、電力巡線等還未完全開發釋放,基本上都處在起步階段,行業應用亟待發力。目前火熱的是消費級市場,競爭激烈。“消費級無人機的熱是虛熱,無人機真正要做到產業化,行業應用非常重要。”樊邦奎強調。
第二個挑戰是精準制造產品不足。大多數產品功能多而全,尚缺少針對細分市場應用的精準制造產品。這些消費級無人機的技術門檻較低,隨著通用飛控芯片的推出,造無人機將會像制造手機一樣。但這類無人機大多只能用于執行簡單的指令,真正能夠有效執行任務的無人機,是一個集成飛行器平臺、飛行控制與導航、信息傳輸與處理、任務載荷以及地面運輸與保障等高度綜合的復雜系統。目前我國無人機企業在技術研發上大都單獨進行,研究內容重復疊加,未形成良好合力,造成資源浪費,不利于行業技術水平提升。
第三個挑戰是政策法規、標準和管理亟待加強。目前我國對民用小型無人機的管理和推廣還存在諸多政策法規和行業標準真空地帶,大到宏觀的市場準入條件,小到具體的適航認證管理、飛行資質認證、飛行管制、相關從業人員培訓等規則章程,以及飛行器的安全性和技術參數方面的要求等,空域使用、試驗試飛、飛手培訓、研制生產等管理政策、標準規范還在制定和完善當中。這些都制約了無人機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亟待政府部門統籌協調,協會組織建章立制。
第四個挑戰是飛行安全問題突出。一是可靠飛行技術亟待突破,可靠飛行需要具備的可觀測、可規避、可控制等技術還沒有完全得到解決。二是公共安全隱患,無人機體積小,難以被監控設備發現,“黑飛”掉落等影響交通秩序,侵犯群眾隱私,威脅公共安全。三是空域和安全飛行管理問題。樊邦奎建議,可采取試點,從技術上積累,把空域逐步放開。
加強管理管控
隨著無人機的使用量增加,世界各國都對無人機實施嚴格的分類、備案管理。
據了解,歐洲航空安全局已建立開放類、特許類和審定類三類無人機運營及配套監管政策。俄羅斯的無人機管理條例要求所有250克以上的私人擁有的無人機都必須向俄羅斯聯邦航空運輸署注冊備案。日本的《無人機管制法》,禁止無人機在人口密集的地區、機場附近、敏感地區、體育場等上空及夜間飛行。美國聯邦航空局規定250克到25千克的無人機需到FAA注冊登記并標記編號,無人機飛手需通過航空知識測試。英國要求無人機在視線范圍內,最高高度不得超過120米。澳大利亞的無人機使用者則須持有相關證照。
據楊拴昌介紹,我國在無人機方面的管理采用的是無人機部際聯席工作機制。由國家空管委牽頭,工信部管理制造業標準、身份識別規則、無線電頻率規劃、制造行業管理,商務部、公安部主要負責流通管理、落地查處等,國家空管委辦公室、中國民航主要在空運的角度,進行適航管理、飛行標準和規則、空域使用管理、飛手管理。
在無人機系統分類及分級標準上,目前我國軍用無人機已有52項標準;警用標準相對完善,公安部制訂了《警用無人機管理暫行規定》,涉及無人機注冊、登記、身份識別、外觀標涂、人員操作等要求;民用無人機行業標準只有1項,還有2項國家標準、19項團體標準正在制訂。
楊拴昌表示,未來要加快標準制訂。推進《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形成草案,《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分類及分級》標準進入國家標準制訂程序,加快無人機系統安全要求、身份識別編碼等標準制訂,支持團體標準先行先試;規劃政策支持,大力推動無人機技術創新及產業化,支持發展專業級無人機及配套系統和零部件,鼓勵瞄準市場需求,精準開發無人機產品;規范引導管理,制定規范無人機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引導開展無人機產品安全檢測,在中國民用航空工業年鑒中增加了民用無人機的統計內容,發布《關于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頻率使用事宜的通知》并著手研究無人機后續頻率分配的相關事宜。

- ·機器人的革命性突破何時來臨?2015-08-06
- ·日本《機器人新戰略》教會了我們什么?2015-08-06
- ·讓梅西“沒戲”?機器人超越梅西還要多久2015-08-06
- ·比單身狗手速還快?新型機器人十秒做出一碗面2015-08-06
- ·機器人究竟是天使還是惡魔?2015-08-07
評論排行
- ·李克強:中國要追趕工業4...(6)
- ·朱森第:融合發展——邁...(5)
- ·AM先進制造業·高端沙龍(4)
- ·石墨烯,推動下一代節能...(3)
- ·工經聯會長李毅中:“互...(3)
- ·工業機器人將突破智能模塊(2)
- ·群雄逐鹿,誰主“云計算...(2)
- ·AM·高端沙龍第一期:企...(2)
- ·“懶夫人”聚醚醚酮,醫...(1)
- · 訪清華大學教授、中國...(1)
- ·北斗產業步入良性發展軌...(1)
- ·聚焦“互聯網+制造業”高...(1)
- ·智慧光伏云:云計算+大數...(1)
- ·5G助跑“互聯網+”? ...(1)
- ·機器人將進軍國際航空制...(1)
- ·防患于未然:企業安全最...(1)
- ·互聯網+房地產,賣房、上...(1)
- ·9大互聯網企業聯姻新能源...(1)
- ·海工裝備的“深海”出路(1)
- ·朱森第:“智”造強國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