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日成人av,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久久,国产精品第10页,国语对白精品一区二区

先進制造業微信公眾平臺 先進制造業全媒體
首頁 > 高端訪談 > 正文

“中國制造2025”強國之基興國之器——訪柳百成院士

2015-10-08   來源:先進制造業   評論:0
摘要:《先進制造業》專訪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柳百成。
歷經滄桑八十載拳拳報國赤子心

他既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工業新時代的推進者,他就是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柳百成。

36年前,柳百成和他的51名同伴曾經歷過在鄧小平的領導下的偉大變革,1978年12月,他作為訪問學者團的領隊,成為改革開放之初亮相美國的首批中國學者,開啟新一輪公費出國留學的風氣。這不僅是歷盡劫難的泱泱大國敞開大門勇敢邁進轉折期的偉大時刻,也是柳院士人生最為生動的注腳與最值得銘記的時光,因為柳院士就是這一時刻最為直接的見證人。

36年過去,在2013年年初,百余名院士和專家受邀參加了中國工程院啟動的“制造強國戰略研究”咨詢項目。2014年年初,中國工程院向國務院提出實施《中國制造2025》的建議,馬凱副總理專門聽取了匯報,并表示了贊同,他提出由工信部牽頭,會同有關部門,正式起草《中國制造2025》文本。經過緊張策劃,反復研究,多次聽取各方的意見和建議,幾易其稿,最終形成了正式文本;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中國制造2025”上升為國家戰略,這也就意味著中國即將走上制造強國之路。柳院士正是“制造強國戰略研究”咨詢項目及相關研究的積極參與者。

先進制造業 柳百成

“中國制造2025”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已上升為國家重要戰略。您能否談談這樣的戰略提出,對我國制造業有怎樣的意義?

柳百成: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中國制造業增加值約占世界的20%,已成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但是,總體上看,大多數產業尚未占據世界產業技術制高點,仍不是制造強國。我國制造業在自主創新能力、核心及關鍵共性技術、信息化融合程度、質量效益、資源利用效率、產業結構水平等方面仍與世界先進水平有明顯差距,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的任務緊迫而艱巨。

《中國制造2025》是建設制造強國的綱領性文件,它對構成制造強國評價指標體系的各項具體指標進行逐項的分析和預測,將建設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分為三個階段。其中第一步,到2025年,中國制造業將邁入制造強國行列,在創新能力、兩化融合、強化基礎、綠色發展、質量效益等方面將邁上新臺階。未來10年是建設制造強國的關鍵時期,也是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要以更大決心和勇氣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在重大工程及重點領域取得決定性的突破和進展。

兩化融合強調的重點是“融合”。但是,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無論是工業化還是信息化,相比發達國家,我們都還有很大差距。可否請您談談在《中國制造2025》中,如何實施的具體步驟?

柳百成:盡管當前我國信息化與工業融合發展已經取得一定程度的進展,但仍面臨一系列突出問題:發展水平較低、產業基礎薄弱等。因此,兩化融合工作任重道遠。

《中國制造2025》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著力夯實工業基礎,提升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水平,努力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需求,加快實現由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的歷史性轉變。

我們正面臨著新一輪工業革命,一定要緊緊抓住機遇,積極努力推進智能制造。已經具備數字化制造基礎的航空工業和汽車工業,更要大力推進智能制造,建立智能制造示范平臺。當然,數字化基礎較的企業,也要制定分步實施智能制造路線圖,根據自身情況逐步推進。

圍繞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重點領域,要大力加強關鍵基礎材料、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的研發。為推動工業基礎能力邁上新臺階,在您看來還需要做哪些努力?

柳百成:《中國制造2025》明確指出:要實施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創新等五項重大工程。特別是要促進長期制約制造業發展的核心和關鍵共性技術的突破,以提升我國制造業的整體競爭力。

當前,要凝聚共識,大大加強制造業應用基礎共性技術(也可稱之為競爭前技術)研究,特別是關鍵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和先進基礎工藝的研究,這是實施創新驅動、提升制造業從中低端向中高端發展的前提。

我剛從美國考察回來。“美國先進制造伙伴計劃”指導委員會的多份咨詢報告再三強調:雖然美國學術界的原創新性研究和企業家的技術成果的產業化能力都很強,但是缺乏一個競爭前共性技術研發的平臺,稱之為“鴻溝”或“死亡谷”。為此,美國提出要建設15到45個“制造創新研究院”,組成“國家制造創新網絡”。這些做法,值得借鑒。

加強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單靠企業不行,要建立產、學、研、政協同創新聯盟,要建設一批專門從事競爭前共性技術研究的制造創新研究中心,要進一步完善我國技術創新體系。通過努力,爭取到2025年主要的關鍵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初步實現自主保障,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較為完善技術創新體系。

記者:茅力元

相關熱詞搜索:清華大學 中國制造 強國
相關文章
網站介紹|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革吉县| 深圳市| 余干县| 泊头市| 牟定县| 兴业县| 思茅市| 沐川县| 沂源县| 宁德市| 台北市| 内江市| 木兰县| 夏河县| 淮滨县| 门源| 江川县| 镇赉县| 德令哈市| 宜丰县| 永寿县| 花莲市| 青浦区| 湖北省| 宜良县| 米林县| 富蕴县| 鄂托克前旗| 咸阳市| 连南| 拜城县| 富宁县| 资阳市| 囊谦县| 美姑县| 金山区| 巴塘县| 赣州市| 班玛县| 潼南县| 尚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