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林:形成高效協同制造體系,更加精準突破瓶頸
2018-01-04 來源: 評論:0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國家層面高度重視提升工業基礎能力,中國制造2025把強化工業基礎能力作為九大戰略任務之一,工信部等部委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通過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基礎材料,基礎零部件得到了夯實,在重點工業領域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中國西電集團公司總經理、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張雅林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國家層面高度重視提升工業基礎能力,中國制造2025把強化工業基礎能力作為九大戰略任務之一,工信部等部委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通過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基礎材料,基礎零部件得到了夯實,在重點工業領域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他認為,提升我國工業基礎水平的重要前提,首先是通過強化四基,補齊工業基礎能力的短版,提高我國制造業整體發展水平,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強化四基是提升我國裝備制造業關鍵因素。部分企業通過價值等優勢,在國際市場上搶抓訂單,但是基本的現狀是走出去,站不穩。我國面臨著雙向擠壓,迫切需要深耕細作,提高我國制造業的新優勢。必須牢固樹立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通過不斷強化四基形成高質量創新載體,減少無效極端供給。縱觀美國、德國的發展,離不開中小企業,正是因為專業化的企業幾十年上百年專業做某一領域,做到最強,才最終做到制造強國的地位。在我國培育一批專注于四基領域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的企業,形成高效協同的制造體系,可以更加精準的突破我國制造業由大變強的瓶頸,同時通過創新活躍,協同共享的制造新體系,強化四基營造更好的環境,打造更多世界級的冠軍。
第二,工業基礎能力提升作為長期性、戰略性、復雜性的系統工程,需要充分發揮政府和行業組織的協調推動作用,全面開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集中優勢力量,才能取得更關鍵標志性的成果。近幾年,以國內制造業為例,通過政府搭臺,科研院所、用戶和相關配套企業深度參與,輸變電產業基礎零部件,關鍵技術材料等工業基礎能力顯著提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也通過高度創新來提升工業基礎。必須根據各產業發展階段,充分借鑒發達國家經驗,推動協同創新,不斷提升我國工業基礎能力。
第三,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對強化四基提出了新的要求。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強化四基作為制造強國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戰略基石。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模式,對四基提出了新的要求,又創造了新的機遇,瞄準新時代新目標強化四基。
第四,進一步解放思想,聚焦重點,加速強化四基上取得新突破,高度重視基礎研究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在解決四基問題時需要大量技術研發,檢測實驗和技術評價做支撐,以提高工作成效。要提高工作成效,必須提升一批開放共享的公共服務平臺,完善基礎保障體系,形成支撐能力。建議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繼續組織加強行業協同創新,適當推動行業整合,發揮主導作用,建立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機制,積極引用共享新模式,打通不同企業不同領域的邊界,建立共享創新新生態,攜手攻克一批對提升制造業競爭整體具有全球性影響的難題。
相關熱詞搜索:中國制造2025 制造業

相關文章
- ·朱宏任:重視工業強基 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2018-01-05
- ·2017年工業強基工程“一條龍”應用計劃示范企業和項目2018-02-24
- ·主導產業發力 博山老工業基地撐起一片天2018-01-02
- ·鋼廠冒的白煙到底有沒有污染?試驗結果讓你大吃一驚2018-01-03
評論排行
- ·AM先進制造業·高端沙龍(4)
- ·2016(第四屆)先進制造...(0)
- ·洪杰:航空發動機面臨競...(0)
- ·2017(第五屆)先進制造業大會(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