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智能化加速賦能制造行業 助力中國制造智能升級
2025-04-30 來源:先進制造業 評論:0摘要:近日,以“加速行業智能化”為主題的AI+制造行業峰會2025在廣州舉行,華為與客戶、伙伴共同深入探討,當下如何加快制造行業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度融合,實現業務降本增效,提升生產質量,創造更高價值。
當下,數智融合正成為重塑產業競爭力的雙輪驅動,既催化著生產要素的智能重組與價值鏈重構,更催生著質量效益躍升與可持續發展動能。隨著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加速滲透,智能技術已深度嵌入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維服務全鏈條,構建起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范式。4月28日,以“加速行業智能化”為主題的AI+制造行業峰會2025在廣州舉行,華為與客戶、伙伴共同深入探討,當下如何加快制造行業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度融合,實現業務降本增效,提升生產質量,創造更高價值。
如今,全球制造業正處于“智改數轉”的窗口期,中國依托新基建政策紅利,將智能制造寫入"十四五"規劃核心目標。據工信部數據,2024年,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規模已達3.2萬億元以上,AI技術滲透率逐年走高,已形成"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的典型范式。人工智能技術正加速滲透產業全鏈條,重塑國家競爭格局與企業發展范式。
智能制造作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主戰場,在全球范圍內都是搶占科技制高點的戰略抓手,產業政策引導與市場機制創新的雙輪驅動下,技術迭代正催生新的價值創造模式,重構傳統制造業的成本結構和服務體系。
而另一方面,當前,數字化智能化的深化融合進程仍面臨多重挑戰。人工智能是新質生產力,需要新的生產關系匹配,需要從應用、數據、算法、算力四位一體系統化加速建設企業人工智能核心能力,這也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與客戶攜手共同打造制造行業大模型,助力中國制造智能升級,成為擺在眾多企業面前的關鍵難題。
作為智能制造的賦能者,華為依托自身在聯接、計算等數字技術與行業數字化領域的積淀,從研發生產到物流等各個環節,與AI+數據進行打通,通過AI與數字化轉型結合,成功實現企業全面智能升級。行業峰會上正式發布華為&廣汽研發平臺,引發關注。華為通過整合IPD流程重構、iDME數據治理、大模型與AI技術等,助力廣汽構建了“流程-數據-智能”三位一體的數字化轉型框架,系統性推動研發體系從傳統模式向“數字原生+AI驅動”躍遷,實現效率、質量與商業模式的全面突破。華為中國政企智能制造解決方案銷售部部長馮睿指出,研發環節的智能化不僅使廣汽研發周期縮短18個月,單車型開發成本降低25%;軟件迭代速度提升10倍;同時華為-廣汽模式也成功入選《中國智能制造業白皮書》,成為傳統車企轉型標準范式。

華為中國政企智能制造解決方案銷售部部長 馮睿
作為一家強研發屬性的制造型企業,華為擁有龐大和復雜的業務規模,需要數字化、智能化的技術和手段進行科學高效管理,因此,2014年起,華為即開始嘗試數字化轉型,并于2018年啟動了全面的智能化升級戰略。據了解,該戰略不僅包括將數據和大模型全面引入研、產、供、銷、服各個環節,重構作業模式提升業務效率,還包括利用AI技術升級數據治理體系,以高質量AI數據安全、高效地支撐模型訓練與應用。
在機器人領域,華為幫助科沃斯打造了IPD管理體系,重塑了結構化研發流程,實現了研發質量與生產質量的協同管理,節約了科沃斯的研發制造成本,并在人工智能領域,基于華為盤古大模型,幫助科沃斯的新產品-廚師機器人進行多維度訓練;在電子家電行業,基于華為昇騰算力底座,美的融合大模型應用和開發AI智能體,成功實現了12個大模型在昇騰上的遷移適配,加速AI與全業務場景結合,助力生產效率的提升與產品和服務的升級;在醫藥行業,華為天籌求解器幫助柳州醫藥建立供應領域數學模型、自動求解算法,形成最優揀貨、調度、排線、采購、運輸策略。“華為中國政企智能制造系統部定位要服務于全國31大類的制造企業,華為希望通過深耕行業場景,與伙伴并肩攜手,幫助更多的企業抓住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的窗口期,幫助企業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馮睿表示。
近年來,在一系列國家頂層戰略規劃的高度重視下,人工智能產業飛速發展,已成為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之一。可以說,人工智能是一場通用科技革命,將全面加速生產力重塑,隨著企業智能化能力不斷提升,更多智能化場景應用將被解鎖,人工智能也將重塑制造業釋放效率與創新的無限潛能。
“人工智能是這個時代最大的變革。它既是革命的工具,也是工具的革命。建立‘應用、數據、算法、算力’三位一體的戰略思維,將AI視為新型生產要素,才能讓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技術在制造實體經濟的場景上發揮作用。”馮睿說。
寫在最后
我們不難發現,人工智能技術正以顛覆性姿態重塑產業邊界:
多模態加速融合,圖文音視頻跨模態理解成標配,GPT-4o已實現200ms延遲的實時語音交互;
AI原生硬件崛起,芯片重構計算架構;
生物計算交匯,腦機接口采樣率達1000Hz;
這些進展都在展示著,AI創新已從單點突破向全系統穿透,2025年或將成為通用人工智能(AGI)發展的關鍵節點。當制造業的底層邏輯被AI技術重構,當顛覆性技術革新挑戰傳統全球價值鏈的組織形態,未來制造業的競爭,本質是“認知密度”的競爭,包括華為在內的制作企業顯然將面臨構建“感知-決策-進化”三位一體智能內核的更大挑戰。可以確定的是,能夠率先將AI打造成“制造操作系統”的先行者,將掌握定義未來產業標準的主動權。
責任編輯:黃文芳
聲明:本文由先進制造業網原創報道,歡迎轉載,轉載時注明出處本網。
相關熱詞搜索:華為 AI 制造業

相關文章
- ·華為全棧云平臺 降低企業智能化轉型門檻2018-11-26
- ·案例分享 | 華為:構建智能制造的數字化轉型共同體2018-11-26
- ·重磅首發!華為官方音頻課《華為講5G行業應用》2021-06-10
- ·華為新一代供電解決方案即將亮相2021世界制造業大會2021-11-15
- ·華為ERP到底長什么樣?2023-03-30
評論排行
- ·AM先進制造業·高端沙龍(4)
- ·2016(第四屆)先進制造...(0)
- ·洪杰:航空發動機面臨競...(0)
- ·2017(第五屆)先進制造業大會(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