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中信銀行原行長被捕:壓降制造業貸款..
2020-04-16 來源: 評論:0摘要:制造業是中國經濟的核心和基礎。十九大報告指出: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發達的制造業才能挺住中國經濟,才能安置就業維護社會穩定。
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原行長孫德順被逮捕。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通報的案由第一條為:“孫德順……嚴重違背黨中央關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決策部署,限制、壓降制造業貸款”。
制造業是中國經濟的核心和基礎。十九大報告指出: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發達的制造業才能挺住中國經濟,才能安置就業維護社會穩定。
文 | 先進制造業綜合報道,轉載請注明!
素材來源 | 科技金融在線、中經財富、中國證券網
01
中信銀行原行長孫德順被開除黨籍:壓降制造業貸款成首要問題
在退休一年后,中信銀行原黨委副書記、行長孫德順被開除黨籍。
3月20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消息稱,日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對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副書記、行長孫德順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通報的案由第一條為:“孫德順……嚴重違背黨中央關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決策部署,限制、壓降制造業貸款”。
上任兩年制造業貸款壓降900億元
近年來,對公業務為傳統優勢的中信銀行積極推進向零售業務轉型,期望形成對公、零售和金融市場業務形成“三駕馬車”的結構。
以孫德順任行長的2018年為例,中信銀行零售貸款增長2529億元,占全部新增貸款的61%,零售貸款余額占比較年初進一步提高2.62個百分點至41.14%。制造業貸款的占比則從2017年末的10.14%下降到2018年末的8.18%。
數據顯示,孫德順擔任行長的2017―2018年,中信銀行的制造業貸款余額和占比均連續下降。2017年末和2018年末中信銀行的制造業貸款余額分別為3240.29億元和2950.05億元。
而在孫德順任行長前一年,該行制造業貸款余額為3858.22億元,短短兩年壓降900億元。2018年末,房地產業超越制造業,成為該行貸款集中度最大的行業。
2019年年報顯示,中信銀行的制造業貸款余額和占比仍在下降。
截至2019年末,該行制造業貸款余額2576.8億元,較2018年末再降373億元;制造業貸款占比由2018年末的15.68%降至13.18%。
3月27日,中信行業舉行業績發布會,在業績發布會上,該行相關人士介紹,今年將加大制造業貸款投放力度。在考核獎勵方面,將配置行長獎勵基金,鼓勵發展制造業、尤其是中長期制造業貸款。
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副書記、行長孫德順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事件一方面說明,國家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視,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目前制造業融資困難的窘境。
02
銀行為何不愛制造業?
制造業貸款普遍下降
此前由于宏觀經濟下行的壓力,制造業近年來一直是銀行不良的“重災區”,導致金融機構紛紛壓降該領域的信貸投放。
其實,反觀近年來銀行的貸款數據不難發現,不僅僅中信銀行,縱觀國有五大行以及已經上市的股份制銀行,從2013年以后,多家銀行針對制造業的貸款在對公貸款中的比重不但在下降,就是絕對額也在萎縮。
我們先來看看五大行的數據:
以“宇宙行”工商銀行舉例,其2013年制造業貸款在全部對公貸款中的比重為22.42%,到了2018年底下降為16.66%。不過貸款的總量還是基本保持了不變,2013年制造業貸款為15801.47億,2018年底為15693.87億。
建設銀行2013年制造業貸款在全部對公貸款中的比重為24.5%,到了2018年底下降為16.81%。貸款總量也有所下降,從2013年的13226.6億下降到2018年的10923.69億,降幅為17.41%。在五大行中,這一降幅是最大的。
中國銀行2013年制造業貸款在全部對公貸款中的比重為28.63%,到了2018年底下降為22.79%。不過中國銀行針對制造業的貸款總量有一定的提升,從2013年的15570.44億增加到2018年的16743.4億,增加了7.53%。
農業銀行2013年制造業貸款在全部對公貸款中的比重為29.04%,到了2018年底下降為18.35%。貸款總量也有所下降,從2013年的13733.17億下降到2018年的11956.69億,下降了12.94%。
交通銀行2013年制造業貸款在全部對公貸款中的比重為25.06%,到了2018年底下降為18.06%。貸款總量也有所下降,從2013年的6303.55億下降到2018年的5814.12億,下降了7.76%。
股份制銀行情況也不樂觀,我們看一下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和招商銀行的數據。
2013年招商銀行制造業貸款為3883.4億,在對公貸款中占比為29.29%,到了2018年,制造業貸款下降到2825.43億,降幅為27.24%,制造業貸款在對公貸款中的占比下降到15.93%。根據招行2019年年報,制造業貸款進一步下降到2617.11億,對比2013年下降了32.61%,在對公貸款中占比下降到13.76%。
2013年浦發銀行制造業貸款為3798.83億,在對公貸款中占比為28.35%,到了2018年,制造業貸款下降到3052.9億,降幅為19.64%,制造業貸款在對公貸款中的占比下降到16.81%。
三家中,只有興業銀行實現了制造業貸款絕對額上升。2013年興業銀行制造業貸款為2811.08億,在對公貸款中占比為28.43%,到了2018年,制造業貸款增加到3595.93億,增幅為27.92%。不過制造業貸款在對公貸款中的占比下降到16.81%。
制造業不良貸款率上升
與銀行壓縮制造業貸款相對應的是,制造業不良貸款率急劇上升,這幾乎體現在所有銀行的報表中。
2013年,工商銀行制造業貸款的不良貸款率僅有1.82%,到了2018年猛增到5.76%,增長了216.48%。建設銀行制造業不良貸款率2018年達到7.27%,2013年這一數據為2.88%。2018年,農業銀行制造業貸款不良貸款率為6.02%,比2013年的2.86%增加了110.49%。
中信銀行2018年制造業貸款不良貸款率為7.34%,幾乎是最高的,比2013年的1.2%提升了511.67%。招商銀行2018年制造業貸款不良貸款率為6.09%,比2013年的1.78%提升了242.13%。浦發銀行2018年制造業貸款不良貸款率為6.27%,比2013年的1.6%提升了291.88%。興業銀行2018年制造業貸款不良貸款率為3.79%,比2013年的1.34%提升了182.84%。
03
制造業信貸現拐點:投放規模增加,不良率下降
自2019年6月以來,“加大制造業的信貸投放和中長期貸款投放”多次成為國務院常委會的重要議題,銀保監會要求銀行制定制造業的年度服務目標。
在國家重提“制造強國”戰略后,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制造業的資金投放的效果逐漸顯現出來。
在剛剛披露的各家銀行年報中,對于制造業的支持已經可見一斑。12家上市銀行全年信貸總規模達到7.185萬億元,同比增長280億元。同時,制造業貸款的不良率已得到控制,這對下階段加大資金投放創造了良好條件。
記者統計發現,在六家國有大行中,工行制造業貸款規模最高,達1.45萬億元,緊跟其后的是中行、農行和建行,規模分別達到了1.28萬億元、1.19萬億元和1.08萬億元。交行制造業貸款規模為6011.43億元,郵儲銀行為2730.74億元。
與去年相比,工行、農行、交行和郵儲銀行四家的制造業貸款均為增長,其中工行增長596.91億元居首位。中行和建行對制造業的貸款則略有下降。
在資產質量上,所有大行制造業涉及的不良貸款規模均有所減少,不良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農行在該領域的貸款不良率下降最為明顯,同比降幅達到0.96個百分點。該行制造業的貸款占比在六家國有大行中與工行并列第一,達到16.9%。
總體上看,國有大行對于制造業的信貸增長達到904.86億元,增長了1.53%,不良率下降較明顯。
在招行、中信、光大、民生、平安和浙商銀行六家股份制銀行中,光大銀行和浙商銀行兩家的制造業貸款為正增長,其中光大銀行貸款規模增加212.63億元,浙商銀行貸款規模微增11.47億元。招行、中信、民生和平安在該領域的貸款則分別壓降208.32億元、373.3億元、217.12億元和50.56億元。在資產質量方面,招行、中信、光大和平安四家銀行的不良率下降較明顯,另外兩家銀行的不良率則有所上升。
整體上看,六家股份制銀行的制造業授信總額1.3萬億元,較去年規模減少625.2億元。
在銀行加大制造業信貸投放的同時,市場較擔心的是其不良的隱患。事實上,記者了解到此次國家對于制造業的支持是集中在先進制造業和產業升級等方面,這有別于傳統的勞動密集型加工制造。在貸款過程中,先進制造的實際壞賬并不高,這就需要銀行在風險識別上有所加強。
“如果加大制造業投放時,銀行盲目的投入和授信,壞賬肯定低不了。國家要求支持制造業的根本目的是做強制造業,在于先進制造業的創新、技術和一些制造業的產業的升級,商業銀行就應該從這些方面對風險進行識別的和把控。”一家股份制銀行人士稱。
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祝樹民1月13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在新舊動能轉換期,銀行保險業加強對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低碳循環經濟的金融支持,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截至到去年末,銀行業的制造業貸款較年初增加7800億元,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余額超過10萬億元。全國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突破4.1萬億元,較2019年初增長24%。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盡管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有所沖擊,但是新增制造業的貸款仍呈現加速態勢。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1~2月,銀行業新增制造業的貸款達到2500億元,顯著高于2019年同期的增幅。此外,部分銀行在年度工作會上均將制造業的貸款納入到考核指標上,甚至有銀行借鑒小微貸款推行了免責制度。
04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習近平指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強化金融服務功能,找準金融服務重點,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生活為本。
在2019年12月10日至12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金融體制改革等一系列與金融業緊密相關的議題被多次提及。而上述改革的實質都指向一處:著力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實體經濟是金融業發展的根基,但必須承認,脫實向虛問題客觀存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實體經濟回報率下降,特別是在動能轉換過程中,傳統動能中過剩、落后產能面臨關停并轉壓力,而部分新動能風險較高,因此金融支持趨于謹慎;另一方面,金融機構受到短期利益的誘惑,或對房地產等回報相對較高且穩定的行業更加青睞,或進行監管套利、空轉套利等違規操作,進一步加劇了資金脫實向虛,反過來影響了實體經濟健康發展。
國務院常務會議以及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已經開始緊鑼密鼓安排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是其中的核心內容,這也體現了決策層推動這一輪改革時不我待之決心。
衡量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成果,需觀察實體經濟能否得到合理、有效的金融支持,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癥結能否被打破,以及能否推出適合新經濟融資需求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讓金融成為實體經濟發展各個環節的強勁助力。
相關熱詞搜索:制造業 實體經濟 金融

相關文章
- ·“工程師紅利”助推中國高端制造業發展2018-01-02
- ·習近平會見法國總統馬克龍 中法要這樣發展先進制造業2018-01-10
- ·產品“叫好難叫座” 中國制造業“畫地為牢”亟待破局2018-01-10
- ·關于召開“2018(第六屆)先進制造業大會” 的邀請函2018-01-11
- ·美的方洪波:制造業轉型要遵循商業本質 有3個路徑方向2018-01-15
評論排行
- ·AM先進制造業·高端沙龍(4)
- ·2016(第四屆)先進制造...(0)
- ·洪杰:航空發動機面臨競...(0)
- ·2017(第五屆)先進制造業大會(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