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高效、綠色、安全,走進徐工機械,看傳統制造業如何搭上數智化列車,開出一條轉型升級之路
2024-10-18 來源:先進制造業 評論:0摘要:當數智化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工程機械制造業如何攜手ICT科技企業,邁向新型工業化?近日,體驗官帶我們走進徐工機械的生產車間、作業場地,以及大數據中心,一起看看傳統工程機械制造業,是如何完成轉型升級的。
這里有全球最大的后驅剛性礦車,能驅動400噸負載,相當于拖動一列16節滿載的中國高鐵;這里有被稱為“全球第一鉆”的旋挖鉆機,一鉆下去最深可達190米,相當于60層樓的高度……徐工集團的“機械森林”,見證了近十年來,徐工在中國乃至世界工程機械制造業的開拓與沉淀。
而今,當數智化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工程機械制造業如何攜手ICT科技企業,邁向新型工業化?近日,體驗官帶我們走進徐工機械的生產車間、作業場地,以及大數據中心,一起看看傳統工程機械制造業,是如何完成轉型升級的。
從18人7天到2人2天
這就是數智化的節奏
組裝一臺旋挖鉆機需要多少人?調校一臺旋挖鉆機需要多長時間?
走進旋挖鉆機樁工車間,你會發現,生產線上幾乎看不到人。在這里,每個重達幾百公斤乃至幾十噸的旋挖鉆機部件,都是通過AGV、板鏈線、摩擦線,極其精準地自動向總裝線裝配輸送。即便是繁瑣縱梁組裝,也是自動輸送、自動上料、自動擰緊、自動對正進行高度智能化裝配。
這便是徐工和華為攜手打造的全聯接工廠。全車間40臺設備齊發力,數十個系統基于華為F5G全光網絡實現生產要素全聯接,為集控中心智能決策及指令的下發,提供高質量數據傳輸保障。相較傳統方式,生產效率能提升45%。
而當設備組裝完成后,就會被送進調校場,進行出廠前的最后檢驗。魏工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調試員,對于這些年來調試工作的變化,他再熟悉不過。
15年前,調試1臺鉆機,需要18個人,一扳手一扳手地調,要調整整1周;而今天,只需要2個人,1名在調試集控中心負責下達指令,1名在鉆機前聽從指令操作,2人即可完成所有操作。如此高效的調校過程,也都依托于華為F5G全光網絡保障。

打造集安全、高效、綠色
于一體的智慧礦山
在內蒙古的伊敏河畔,鑲嵌著一顆能源“明珠”——年產3500萬噸煤的伊敏露天礦。礦場內,多輛礦卡有序運作,井井有條。
如果湊近了看,你會發現,這些礦卡竟然無人駕駛,確切地說,是連駕駛室也沒有。這正是華能伊敏牽頭、華為、徐工共同研發的無人礦卡。這些無人礦卡每天能進行130次作業,可以在風沙雨雪等天氣情況下,在礦區的泥濘的軟巖道路上平穩行駛,遇障礙物安全繞行、遇顛簸路段提前減速,以分米級的精度精準地的停靠在指定的作業位置,實現礦區復雜的工況下安全、高效、可靠的生產作業。
基于華為露天礦無人駕駛系統的“車—路—云”協同技術,未來即將有上百輛無人礦卡,實現7*24小時有序運轉。
而“安全”“高效”并非智慧礦山的終點;在低碳減排大背景下,“綠色”也是礦山智慧化作業的重要能力。在內蒙古溫度偏低的條件下,徐工為這些無人礦卡配備了蓄電量為509度的電池,能夠實現純電行駛50公里的續航能力。
如今的礦山,通過更加智能的機械、更加周密的系統,在高質量發展的路上奔向了自己的星辰大海。
“智改數轉網聯”
數字賦能企業轉型
在內蒙古的伊敏礦區,無人礦卡有序運作;而遠在江蘇徐州的大數據中心,正實時呈現礦卡的運作狀態。
在這里,大數據不是單薄的數字,而是能夠反哺產業的重要參數。徐工運用“車聯網”功能,通過將各類工程機械車輛的運行數據匯聚到大數據平臺進行價值挖掘,為客戶提供“管用養換”增值服務;與此同時,積累的工況、服務等數據,還可以形成智慧礦山、機場建設、綠色港口等多種場景的數字施工方案,從而把積累的數字產業化。

而這,僅是徐工用數據賦能企業轉型的冰山一角。2023年,徐工全面開展“智改數轉網聯”工作。通過與華為攜手,徐工打造了大數據平臺,構建了混合云底座。在強大的云底座的支撐下,徐工正一步步邁向產業數字化:構建徐工全球數據治理體系,促進數據合規高效流通使用、充分挖掘數據要素潛能,賦能實體產業轉型升級。
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智能化已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強大引擎。通過“智改數轉網聯”,徐工將率先探索出一個屬于工程機械行業的數據空間,未來工程機械產業,將通過融合數據價值鏈生態,激發出制造行業無限智慧潛能。將前沿科技融入每個角落,讓智能生根,開花結果。
“數智世界 一觸即達” 選擇華為,讓您的企業輕松數智化。
相關熱詞搜索:徐工
上一篇:關于舉辦“第三屆軌道交通能源與動力系統技術發展大會”的通知
下一篇:最后一頁

相關文章
評論排行
- ·AM先進制造業·高端沙龍(4)
- ·2016(第四屆)先進制造...(0)
- ·洪杰:航空發動機面臨競...(0)
- ·2017(第五屆)先進制造業大會(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