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IAB主導產業政策重磅發布!
2018-01-18 來源: 評論:01月17日,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出臺《加快IAB產業發展實施意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2年要培育形成世界級IAB產業集群,并明確IAB主導產業規模要年均增長20%以上,屆時達8000億元。
這份《意見》針對IAB三大產業分別給出8項專項扶持政策,合計24項,從項目前端建設、平臺建設、加速企業成長、辦公用房、技術推廣應用、孵化培育、并購重組到推介交流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僅從獎勵來看,力度可謂空前,比如一個項目落地建設最高獎勵2億元,最低也有500萬元。
“這在全球絕無僅有。”廣州開發區政研室主任李耀堯告訴記者,此舉并非簡單的招商引資,更希望推動IAB產業間的關聯互動發展,以及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2022年全區實現IAB產值8000億
2017年2月,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在全國率先出臺了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總部經濟、高新技術產業四個“黃金10條”政策,隨后出臺人才和知識產權兩個“美玉10條”政策,構筑了產業與人才驅動的“金鑲玉”政策體系,支持實體經濟做大做強,促進引智引技引資引商聯動發展,為創新驅動發展和產業優化升級插上騰飛的翅膀。之后,該區陸續出臺了“風投10條”政策加速風險投資集聚,“技改10條”支持企業加大技術改造,“綠色低碳發展10條”提升區域發展質量和效益,并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出臺全國力度扶持力度最大的“區塊鏈10條”…… 系列政策在業界引起熱烈反響并得到社會的高度評價。
此次出臺的《IAB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是“金鑲玉”系列政策的深化集成創新,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在全國率先打響政策組合拳,成就最有特色的政策集成創新體系,搶占產業發展的黃金期、窗口期、機遇期。
縱觀《IAB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是一份高含金量、更具指向性和操作性的政策集成創新,搭建了“8588計劃”,即做大“8千億規模”、做成“5個一批”、做好“8大工程”、做實三個“8項政策”。
即是指到2022年全區實現IAB產業總規模超8000億元,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I)產業、人工智能(A)產業、生物醫藥(B)產業分別超5500億元、1000億元、1500億元。當前該區IAB產業總規模約占廣州市六成,計劃到2022年提升至約占全市八成比重。
做大“8千億規模”,
為此,將著力從園區建設、項目引進、企業培植、人才聚集、科技創新等五個方面取得新突破,實現新發展。即做成“5個一批”,具體指打造一批價值園區、引進一批重大項目、培植一批龍頭企業、聚集一批領軍人才、建設一批創新中心。
具體為主導產業匯聚工程、知名企業培育工程、創新資源集聚工程、深度融合應用工程、開放合作創新工程、產業配套支撐工程、降低企業成本工程、審批效能提速工程。
據透露,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在制訂《IAB產業發展實施意見》的過程當中,緊緊把握產業集群精髓,突出IAB主導產業布局,通過政策杠桿作用大力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產業,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實現IAB三大產業互動關聯發展、產業集群整體提升。到2022年,培育形成世界級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建設集聚集約集成、關聯互動融合、高端高質高新的IAB主導產業集聚區,實現產業集群示范全國、引領亞太、領跑全球。
重點項目施行一企一策
記者從政策發布會上獲悉,《IAB產業發展實施意見》與以往的“金鑲玉”系列政策相比較,后者側重于項目落戶獎、經營貢獻獎、高管人才獎等支持方式,前者則著重從項目前端建設、平臺建設、加速企業成長、辦公用房、技術推廣應用、孵化培育、并購重組、推介交流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IAB產業發展實施意見》全面突破“金鑲玉”系列政策力度,讓項目進得來、企業長得大,但是政策之間做到不打架、不沖突,從而形成一個完整、有機、高效的政策鏈體系。
在扶持政策出臺之前,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有關職能部門結合大量企業調研及反饋情況,再參考其他先進地區、兄弟開發區、高新區和自貿區的新政策新措施,對條款的內容進行充分的論證分析,針對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特點、成長規律,分別量身訂制了八項扶持政策。
具體而言,做實三個“8項政策”,即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8項政策,包括支持重大產業項目集聚、扶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加快公共平臺建設、鼓勵產品推廣應用、加大融資扶持力度、加速中小微企業成長、給予辦公用房補貼、支持重大推介交流;人工智能產業8項政策,包括支持重大產業項目集聚、加快企業孵化培育、加快技術平臺建設、鼓勵技術應用推廣、加大科技進步獎勵、加大融資扶持力度、給予辦公用房補貼、支持重大推介交流;生物醫藥產業8項政策,包括支持重大產業項目集聚、鼓勵企業研發創新、推進創新成果產業化、加快技術平臺建設、鼓勵產品推廣應用、支持企業并購重組、給予辦公用房補貼、支持重大推介交流。
▽ 三個“8項政策”主要內容體現如下:
(一)1個項目落地建設最高支持2億。支持重大產業項目集聚落地建設,按照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分段分年度給予獎勵,新一代信息技術項目1億元起、人工智能項目5000萬元起、生物醫藥項目5000萬元起,最低獎勵500萬元、最高獎勵2億元。
?。ǘ?個平臺開發建設最高支持5000萬。扶持公共平臺、技術平臺加快建設,每個新一代信息技術公共服務平臺最高獎勵500萬元。每個人工智能工程實驗室、培訓中心、展示體驗中心最高獎勵1000萬元,每個生物醫藥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藥品中試平臺、臨床研究醫院最高獎勵1000萬元。每個生物醫藥的藥物研發安全性評價平臺最高獎勵5000萬元。每個新一代信息技術平臺對外提供的服務每年最高獎勵300萬元。每家企業使用人工智能平臺的服務每年最高獎勵200萬元。每個生物醫藥平臺對外提供的服務每年最高獎勵500萬元。每家企業平臺的服務每年最高獎勵100萬元。
?。ㄈ?個企業加速成長最高支持5000萬。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大背景下,為加快發展集成電路這個“工業糧食”,為設計和封測企業設置了最高300萬元的落戶獎勵,當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億元、3億元、5億元、10億元分別給予2000萬元、2500萬元、3000萬元、5000萬元獎勵。為推動廣州智造轉型升級,每年擇優遴選10家左右主營業務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中小微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加速成長,每家企業最高支持500萬元。
?。ㄋ模?個創新成果產業化最高支持5000萬。每個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高技術產業化項目的建設貸款每年最高補貼100萬元。每家生物醫藥企業獲得新藥證書和生產批件或II、III類醫療器械注冊證的進行產業化每年最高獎勵5000萬元。產業化的藥品或醫療器械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FDA)、歐盟藥品質量指導委員會(EDQM)、日本藥品醫療器械局(PMDA)、澳大利亞醫療用品管理局(TGA)等國際市場準入許可的每年最高獎勵1000萬元。
?。ㄎ澹?個企業研發產品最高支持1000萬。每家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集成電路企業研發多項目晶圓(MPW)、設計企業購買光罩(MASK)、設計企業加工工程片和試流片每年最高補貼600萬元。每個人工智能領域國家科技進步獎最高獎勵200萬元,國際大獎按獲獎金額1:1獎勵。生物醫藥企業獲得每個新藥證書或注冊批件最高獎勵1000萬元,每個通過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藥品獎勵200萬元。
(六)1個產品推廣應用最高支持1000萬。每年購買本區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產品及服務最高補貼300萬元。每年評選10個人工智能示范應用項目最高獎勵100萬元,獲得國家級人工智能示范項目另行給予100萬元一次性獎勵。每年承接無關聯藥品持有人授權委托生產最高獎勵1000萬元。每年采購本區生物醫藥企業產品或服務的醫療機構最高獎勵100萬元。
(七)1個企業并購重組最高獎勵1000萬。每家人工智能企業并購重組且控股的每年最高補貼200萬元,每個一年期(含)以上的并購貸款每年最高貼息100萬元。每家生物醫藥企業并購重組且控股非關聯企業最高獎勵1000萬元。
(八)1個企業辦公用房最高支持500萬。實繳注冊資本1000萬元以上的新設立企業,3年在區內租用自用辦公用房最高補貼300萬元,購置辦公用房且自用最高補貼500萬元。
(九)1個重大推介交流最高補助100萬。每家企業主辦高水平、高層次的產業峰會、重大論壇、創新大賽、學術交流等活動最高補助100萬元。每家企業參加國內外專業展銷會、博覽會等大型宣傳推介活動每年最高補助50萬元。頭成立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行業協會或聯盟每年給予最高50萬元資金扶持。主導人工智能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制定或修訂每年每家企業最高獎勵100萬元。
?。ㄊ?個企業成功培育一次性獎勵10萬。眾創空間、孵化器每成功培育1家年度營業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人工智能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上不封頂。在本區創辦人工智能領域企業的高層次人才,注冊資本可全部以技術出資,非貨幣出資比例不受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對帶動性強、地方經濟發展貢獻大的重點項目,施行一企一策,將另行予以重點扶持,對同一項目、同一事項按照從高不重復的原則予以全力支持。
“金鑲玉”政策引領招商4.0
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是廣州市對外開放的示范窗口,實際使用外資和合同利用外資約占全市的1/3。這里還是廣州乃至整個珠三角地區密度最大的制造業重鎮和高新技術企業聚集區,全區工業總產值占全市近40%,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產值總量占全市的8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全市78%。
全區擁有企業38000多家,其中外資企業3400多家,世界500強項目160個,上市企業46家。
區內已建成電子信息、智能裝備等21個國家級產業基地和園區,平板顯示、生物產業等4個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電子商務、智能裝備等6個市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形成電子、汽車、化工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新材料、食品飲料、金屬制造、生物健康四大500億級產業集群,培育了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平板顯示、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商務六大創新型產業集群。
該區是廣州IAB(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NEM(新能源、新材料)產業計劃的主戰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2016年實現產值超2300億元,占全市八成;人工智能產業2016年產值約為154億元,占全市的五成;生物醫藥產業2016年產業規模約為523億元,占全市的五成以上。與此同時,區內正規劃建設五大價值創新園區,包括4.2平方公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園、3.2平方公里人工智能島、3.4平方公里生物醫藥產業園、6.4平方公里的新能源新材料園區和新能源汽車價值園區。
可以說,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已經具備雄厚的產業基礎和高度的產業集聚。順應新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要求,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是該區謀變轉型升級的路徑。而要實現區域的轉型升級,亟需開啟產業發展的新坐標。系列優惠政策的疊加,旨在進一步創造優良的產業生態環境,加速高端產業集聚,促進區域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金鑲玉”政策的“虹吸效應”已經開始顯現。一年內,約600余位企業“掌門人”從全球前往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洽談合作,并為該區打通與世界連接的通道,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加速匯聚,樞紐效應不斷顯現。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新批外資項目117個,增長27.2%;實際利用外資22.21億美元,增長1.4%,實際利用外資總量位列全市第一,約占全市實際使用外資量的35%。注冊內資企業23899個,同比增長64.65%;內資企業注冊資金985億元,同比增長126.75%。其中,新引進世界500強(外資)投資項目7個,中央大型企業投資項目8個,民營企業500強投資項目超過20個。重大項目總投資超過2000億,達產產值或營收達百億項目15個。在所引進的項目中,IAB(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NEM(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項目占大部分。
在漂亮數據背后更為令人振奮的是,打開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經濟版圖,從廣州國際生物島到廣州第二CBD(黃埔臨港經濟區),從廣州科學城往中新廣州知識城,沿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關鍵節點,一條跨國企業、國內翹楚爭相落地的產業脈絡逐漸清晰。這其中,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在亞洲首個成果轉化和基金合作項目、賽默飛全球首家精準醫療中心、LG除在韓國之外首條8.5代OLED、GE在亞洲首個大型生物科技園區、廣州首個12英寸芯片制造工廠粵芯芯片等項目依次排開……
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招商方式升級4.0版的路徑同樣清晰可見。這是一種集人才、技術、產業、市場、資本于一體的集成式招商,強化以主導產業引領、核心企業帶動、產業生態支撐,旨在通過招商引資形成開放型的經濟體系。因此,該區聚焦戰略科學家、企業家、產業領軍人才,強化區域投資“引力波”,集聚塔尖人才帶動核心產業項目入駐。提升項目策劃能力,優化融資模式,以投行的估值思維、風投的前瞻思維、銀行的杠桿思維、合伙人的共贏思維,探索組建“發展共同體”。
全球產業巨頭和本土蓬勃發展的民企力量共同托舉起廣州的IAB、NEM產業。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正代表廣州,參與全球創新競爭中。時下,該區正積極推動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科學城、廣州國際生物島、黃埔臨港經濟區“四大片區”聯動發展。在廣深科技創新走廊中,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科學城被列入“十大核心創新平臺”;廣州國際生物島、云埔工業區、黃埔臨港經濟區被列入廣州市13個創新節點之中。該區致力構建創新要素集聚的強大磁場,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引力地帶”。

評論排行
- ·AM先進制造業·高端沙龍(4)
- ·2016(第四屆)先進制造...(0)
- ·洪杰:航空發動機面臨競...(0)
- ·2017(第五屆)先進制造業大會(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