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G、物聯網等的發展,邊緣計算已經成為通信技術的又一制高點。目前邊緣計算技術的研究已經取得了系列的成果,應用推廣已逐步開展,但在今日舉行的2018邊緣計算技術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針對邊緣計算提出十個問題。

第一問,5G邊緣計算下沉在什么位置?
邊緣計算可以在CU,可以在DU。與云計算和霧計算相比,移動邊緣計算下沉,越低越靠近信源,時延性能越好,但越低則數量越多,成本可能不合算,移動邊緣計算要下沉到什么位置才是合理的
第二問,計算能力是一級設置還是多級設置?
在采用移動邊緣計算的前提下,還要不要同時設置云計算?在云計算和MEC之間是否需要霧計算?一個云計算節點聯接的移動邊緣計算(或霧計算)節點的合理數量
第三問,計算能力如何在邊緣計算和云計算之間優化配置?
網絡里,后臺有云計算,基站有邊緣計算,這兩種都是在計算,這兩種能力怎么分配,是固定分配還是動態調整?兩者之間要互相交換什么,什么從基站邊緣計算上報過濾以后的數據,上到數據中心,云計算節點需要向邊緣計算下發一些決策指令。除此之外,兩者之間通信還應該有什么任務呢?
第四問,邊緣計算間通過云計算節點互通還是直接通信?
例如,在無人駕駛場景下,馬路的網絡中,汽車可能不止一個邊緣計算節點,有可能同時連到兩個邊緣計算節點,也許不同的車,連到不同的計算節點。但它們之間可能是需要交互的,要不要邊緣計算直接交互,還是通過最上面一層云計算才能交互?
第五問:邊緣計算需要IaaS、PaaS、SaaS等服務能力嗎?
云計算有PaaS層、Iaas層、SaaS層,手機的人臉識別功能,但人臉有時候是受到欺騙,受到光照表情和化妝的影響,還有預存的照片代替人臉,靠手機智能還不能完成人臉識別。必須靠云端,一般來講邊緣計算是在數據建模和根據大數據訓練來調整模式,智能終端就是推算。假如通過邊緣計算增強人臉識別能力,邊緣計算至少具備PaaS的功能,還需要可能具有一些視頻轉碼的功能就是SaaS,有可能需要IaaS的功能的。
第六問:5G邊緣計算需要同時具備接入,轉發和控制云功能嗎?
那三種功能都要具備呢,接入云是要的,轉發云要不要,因為有一些共享的內容存儲分發,還有一些轉碼的能力,控制云要不要具備呢,如果說邊緣計算是放在CU,它要集中管理好多DU,是否也應該具有控制云的能力,我還沒有想好是不是三種能力都有。
第七問:邊緣計算要不要跟網絡切片結合?
網絡切片是5G最基本的一個特征。不同的邊緣計算對應不同的應用。有對應移動大數據,有對應大連接的,還有對社會與互聯網數據的。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邊緣計算是按業務來配置的,將來邊緣計算是這樣嗎?
第八問:位于C-RAN的MEC需要按業務來分配嗎?
第九問:邊緣計算是獨立設置還是跟其他功能集成?
比如,基站的邊緣計算首先進行大數據的收集采集,同時實現加密,首先要對收集的大數據進行消化,消化完后,回送網絡數據鏈應該是減少的,減輕緩存量的壓力,也就意味著對數據過濾,為了過濾,為了處理,它可能需要緩存,所以在這個意義上,邊緣計算會跟緩存數據采集,數據分析,過濾,計算能力集中在一起,邊緣計算絕不是單一的計算能力。此外,在工業互聯網應用邊緣計算也不是單一的能力。但邊緣計算有集成定位APP能力,那是否邊緣計算針對不同的應用需要集成不同的能力?
第十問:邊緣計算需要軟件定義嗎?
可仿照NFV實現軟件定義,允許跨過多廠家的MEC平臺有效與無縫集成來自廠家、服務提供商和第三方的應用。MEC的功能可以通過APP方式生成。MEC的功能會開放嗎?如果開放就要有接入權限管理。
此外,鄔賀銓還表示,對MEC的思考還不止這些。比如,MEC的引入會減輕云計算對數據分析的壓力,但數據過濾的準確性需要保證。智能終端的多功能業務觸發終端與回傳網和核心網內數百個服務器、路由器、交換機和網關及回傳鏈路的各種數據交互。例如一個用戶的HTTP請求可能只有1KByte而內部數據流可能會增加930倍;MEC的引入將增加傳輸時延,且還可能包含緩存功能,URLLC還能使用MEC嗎;MEC的管理是由控制而還是由管理面來實施?;MEC的安全防護能力不會比集中的云計算強,分布的MEC可能成為DDoS攻擊的對象。
相關熱詞搜索:邊緣計算 鄔賀銓

相關文章
- ·鄔賀銓院士:IPv6時代的中國機遇2018-07-13
評論排行
- ·AM先進制造業·高端沙龍(4)
- ·2016(第四屆)先進制造...(0)
- ·洪杰:航空發動機面臨競...(0)
- ·2017(第五屆)先進制造業大會(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