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過去的這半年中,如果說有什么概念在中國占據了絕對注意力,風頭一時無兩,那么一定是區塊鏈。
短短半年間,比特幣經歷了一波瘋長后又迅速下跌,從讓人“一夜暴富”到“陰晴不定”,讓全世界見識到了這個曾經僅僅活躍于程序員界的虛擬貨幣形式的威力。
比特幣的大漲可以說是為區塊鏈的崛起造了波勢。隨后的大年初二,一個由徐小平、薛蠻子、蔡文勝等投資圈和科技圈大佬,以及不少演藝界人士組成的微信群——“3點鐘無眠區塊鏈”引爆了當時的輿論場,其中的深度討論內容也紛紛被轉發了出來。

此后的半年,區塊鏈創業公司快速崛起,成為投資界新寵,與之相伴的還有行業自媒體的急速擴張,四處都是天價招聘相關行業記者的消息。
故事到了這里,區塊鏈無疑已經穩穩站上了2018年科技新貴的C位。
先來聽聽排頭兵BAT怎么說
在中國,科技浪潮無論如何翻涌,其中最耀眼的弄潮兒都是BAT。在區塊鏈這一役中也不例外。
去年7月,百度推出了一款商業級區塊鏈云計算平臺BaaS,主要幫助企業聯盟構建屬于自己的區塊鏈網絡平臺。這并不是百度第一次涉足區塊鏈。早在2015年,百度就開始在金融領域探索區塊鏈,2016年投資了美國的一家全球性區塊鏈技術支付公司Circle。百度金融還加入了Linux基金會旗下的Hyperledger項目的核心董事會。
騰訊則在2016年加入了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2017年成立了中國銀行-騰訊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和人工智能領域開展全面合作。今年還開始利用區塊鏈技術與醫院合作數字處方,甚至發布了旗下首款區塊鏈游戲。
阿里則在食品、電商、醫療三個方向發力。與普華永道達成合作,打造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應鏈;與江蘇常州市合作了“醫聯體+區塊鏈”項目;還將奢侈品平臺Luxury Pavilion上的商品生產、流通、營銷過程都寫入了區塊鏈。同時,阿里巴巴還與雄安新區簽署了關于數字雄安區塊鏈實施平臺的戰略合作協議。
為金融而生的區塊鏈
不過,比起人工智能,區塊鏈為金融行業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間。
人民創投網聯合鏈塔智庫共同發布的《2018中國區塊鏈行業白皮書》顯示,我國區塊鏈創業企業的行業分布較為集中,80%分布在金融服務和企業服務領域,存續的區塊鏈公司有439家。
去中心化、安全、透明、不可篡改,這四個詞基本涵蓋了區塊鏈的終極奧義。
而依賴它的這四個特性,區塊鏈將改變金融體系的核心準則。
根據麥肯錫早在2016年發布的《區塊鏈——銀行業游戲規則顛覆者》報告,之所以說區塊鏈與金融業高度契合,是因為區塊鏈能在虛擬貨幣、跨境支付與結算、票據與供應鏈金融、證券發行與交易及客戶征信與反欺詐這五個金融場景產生最直接有效的應用。
拿跨境電商支付打個比方,區塊鏈不需要中轉銀行的參與,就可以實現點到點快速且低成本的跨境支付。根據麥肯錫的測算,從全球范圍來說,區塊鏈技術在B2B跨境支付與結算業務中的應用將為每筆交易節省40%的成本。
在證券交易環節,日常的證券交易日和交割日的間隔時間一般為1至3天,而區塊鏈則能把這個時間縮短到僅僅需要10分鐘。同時,區塊鏈還能實時記錄交易者身份和交易量等信息,使得證券交易更為透明。
面對這個顛覆金融行業的變革技術,中國各大銀行也迅速做出了反應,根據證券時報網報道,2017年,依托業內首個基于區塊鏈的同業清算開放式的平臺,招商銀行完成了全球首筆區塊鏈跨境人民幣清算業務,已經成功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在了全球現金管理領域的跨境直聯清算、全球賬戶統一視圖以及跨境資金歸集這三大場景。
農業銀行也首次將去區塊鏈技術應用于電商供應鏈金融領域,上線了涉農互聯網電商融資產品“e鏈貸”,而中國銀行則研發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電子錢包,用于精準扶貧,明確公益賬款流向。
由區塊鏈賦能新一代信用體系
區塊鏈在金融行業的應用不僅限于銀行與跨境電商,征信業同樣也是區塊鏈應用重地。
近幾年快速崛起的創業公司,大部分都得益于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出現都成功幫助中國跳過了歐美國家的信用卡支付階段,直接開啟丟掉錢包只留手機的移動支付時代。這也就意味著,中國的征信行業同樣需要自謀出路,畢竟信用卡公司早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這時,區塊鏈又該出場了。
目前我國的征信業主要是以公共征信機構為主導,民營征信機構的補充支撐不足。而根據2015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運營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若干意見》,大數據融入傳統征信業已經成了趨勢。有了大數據的支撐,征信體系在信用評價中的全面性和實時性都會得以提高,芝麻信用和騰訊征信就是互聯網+大數據模式下的征信模板。
2017年11月,芝麻信用與區塊鏈項目公信寶簽訂了數據合作協議,這也是芝麻信用第一次與區塊鏈項目正式建立合作。之后,公信寶的系列產品都將接入芝麻信用的驗證類數據產品、反欺詐類數據產品和信用類數據產品,可以幫助有需求的數據商家購買芝麻信用的各方面數據,提升對用戶信息的識別和篩選,同時也將強化公信寶自身的數據交易和交換網絡。
區塊鏈的出現,可以在技術層面上實現數據隱私和信用數據共享的平衡。針對征信中的各類數據共享交易,構建一條基于區塊鏈的聯盟鏈,減小參與交易方的風險和成本,從而加速信用數據的存儲、轉讓與交易。
信息共享透明意味著各個機構可以了解彼此共享的信息,減少黑箱的出現。區塊鏈的精準記錄也為不同激勵機制和運營模式的設置提供了可能。同時,分布式存儲和多約束的區塊鏈極大地增加了黑客的攻擊難度,系統安全性大大加強。
區塊鏈真是萬能靈藥?
到目前為止,區塊鏈聽起來無所不能,讓人不禁好奇,這顆萬能靈藥就真的沒有缺陷嗎?
事實上,隨著區塊鏈熱應運而生的許多項目都還處在概念證明階段,要最大化實現區塊鏈的價值,還需要一個與之配套的生態系統。就如同上一代弄潮兒——移動支付,也是在基礎設備、網絡通信與各種移動支付場景逐步成熟后,才成為了一代變革人們日常生活的技術創新。
對于已經入局區塊鏈的企業來說,現在像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而對于尚在觀望的創業者或者行業大佬,風起之前,一切都是未知之數。
相關熱詞搜索:區塊鏈

相關文章
評論排行
- ·AM先進制造業·高端沙龍(4)
- ·2016(第四屆)先進制造...(0)
- ·洪杰:航空發動機面臨競...(0)
- ·2017(第五屆)先進制造業大會(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