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虎: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中國智能制造
2018-01-09 來源: 評論:0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中國自動化學會、《先進制造業》全媒體主辦,上海智能制造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中國服務型制造產業創新聯盟、上海聞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2018(第六屆)先進制造業大會”將于2018年5月8-9日在先進制造業名城上海隆重召開。
大會將圍繞“智造未來·創新服務”的主題,秉承國際性、專業性、先進性、高端性的特點,就先進制造業的最新發展方向、技術趨勢、重要案例、合作機遇等展開深入探討和廣泛交流。在此誠邀您的蒞臨參加,共襄盛舉。
延續上一次大會的頂級嘉賓陣容,2018(第六屆)先進制造業大會將會迎來更多先進制造業領域的重磅專家。在未來的一段日子里,先進制造業大會官方公眾號將陸續推出嘉賓介紹。今天帶來的是計算機仿真與計算機集成制造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伯虎。
李伯虎
李伯虎院士現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學院名譽院長,國家重點實驗室“復雜產品智能制造系統技術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系統仿真學會理事長,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士,中國電子學會云計算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亞洲仿真學會聯盟(ASIASIM)Fellow;國際雜志“InternationalJournal of Modeling, Simulation, and Scientific Computing”聯合主編等。
曾任北京計算機應用和仿真技術研究所所長;北京仿真中心主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二院科技委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學院院長;國家863計劃自動化領域專家委員及現代集成制造系統(CIMS)主題專家組長;亞洲仿真學會聯盟首任理事長;國際建模與仿真學會(SCSI)理事;國際雜志“Simulation Modeling Practiceand Theory”領域編委等。
在系統仿真、制造業信息化等方面的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個、二等獎3個;部級科技進步獎16個;個人或合作發表論文300篇,書14本、譯著4本。
個人在2012年獲國際建模與仿真學會(SCSI)授予的“終身成就獎”,入選名人堂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近期研究領域為云制造、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及復雜系統仿真,高性能仿真計算機系統等。
當前,正在發生重大變革的信息新環境和人類社會發展的新目標正推動人工智能發展進入新階段,并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生活、改變世界。為搶抓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構筑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從戰略態勢、總體要求、重點任務、資源配置、保障措施和組織實施等方面明確規劃了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發展藍圖。
特別是,在規劃重點任務的“加快推進產業智能化升級”一節中,對發展我國“智能制造”提出:“圍繞制造強國重大需求,推進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裝備、核心支撐軟件、工業互聯網等系統集成應用,研發智能產品及智能互聯產品、智能制造使能工具與系統、智能制造云服務平臺,推廣流程智能制造、離散智能制造、網絡化協同制造、遠程診斷與運維服務等新型制造模式,建立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推進制造全生命周期活動智能化”。
上述規劃內容明確指出了基于新一代人工能技術發展我國智能制造的實現要點:
(1)要圍繞制造強國重大需求,協調推進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智能制造的技術、產業和應用發展。從總體上講,我國制造業正面臨加快推進“五個轉型”(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戰略轉型、傳統制造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轉型、由粗放型制造向質量效益型制造轉型、由資源消耗型、環境污染型制造向綠色制造轉型、由生產型制造向生產+服務型制造轉型)的嚴峻挑戰。我國智能制造的技術、產業和應用等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所以,需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創新發展為主題,以促進制造業提高質量增加效益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協調發展自主的智能制造技術、產業和應用,通過30年/3個階段的努力奮斗,實現從制造大國發展為制造先進強國的宏偉戰略目標。
(2)要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推進智能制造技術的集成應用及其制造模式。要部署實施一批跨企業(行業/區域)、企業級、車間級和制造單元級等不同層次智能制造系統的構建與應用示范,推進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裝備、核心支撐軟件、工業互聯網等系統集成應用,推廣流程智能制造、離散智能制造、網絡化協同制造、遠程診斷與運維服務等新型制造模式。
(3)要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推進制造全生命周期活動的智能化。要圍繞離散制造全生生命周期活動的智能化發展需求,部署實施基于工業互聯網群體智能的個性化創新設計、協同研發群智空間、智能云生產、智能協同保障與供應營銷服務鏈等應用示范;圍繞流程制造全過程、全流程活動的智能化發展需求,部署實施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流程工業智能感知、智能建模、智能控制、智能優化與智能運維等應用示范;圍繞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提升我國制造業自主設計創新能力的重大需求,部署實施服務于從概念創意到研發、生產、試驗、服務等全產業鏈的大數據智能創新設計和群智眾創設計等典型示范。
(4)要加快建立和發展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我國自主的智能制造技術、標準、使能產品和系統運營等產業。要融合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與制造技術,研究突破智能制造系統總體技術架構、智能化制造服務的商業模式、智能管控的集成互聯技術、智能制造安全與評估體系和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等智能制造系統總體技術;研究突破面向智能制造大數據的網絡互連技術、智能資源/能力感知和物聯技術、智能資源/能力虛擬化和服務化技術、智能服務環境的構建/管理/運行/評估技術、智能知識/模型/大數據管理分析與挖掘技術、人機共融智能交互技術等智能制造系統平臺技術;研究突破智能設計、智能生產、智能管理、智能試驗、智能保障等制造全生命周期活動智能化和全過程、全流程智能化等關鍵技術;進而建立相關的標準體系。
要圍繞“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十大重點應用領域,融合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研發智能產品(能夠自主智慧地完成本身任務的產品)及智能互聯產品(能夠形成互聯生態的智能產品);研發系統軟件、平臺軟件、應用軟件等智能工業軟件,以及智能材料、智能傳感器、智能機床、智能工業機器人、智能3D打印機等支撐智能設計/生產/管理/試驗/保障的硬軟件使能工具;研發不同層次智能制造系統構建與運營的技術與工具;進而形成我國自主的智能制造產業體系。
我們堅信在規劃的指引下,在舉國上下的齊心努力下,基于新一代人工能技術發展中國的智能制造必將加快實現我國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宏偉戰略目標。
當前人類社會正面臨一個新技術革命和新產業變革的嚴峻挑戰和機遇。“互聯網+人工智能”的時代特征和生態系統可以用24個字來形容:泛載互聯、數據為源、共享服務、跨界融合、資助智慧、萬眾創新。制造業作為經濟基礎性行業,必然也將發生變革,向質量效益轉型升級,從資源消耗型、環境污染型向綠色制造轉型升級,從生產型制造向生產加服務型制造轉型升級。李伯虎結合研究云制造技術的體會認為,發展智能制造的技術、產業和應用,是實現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在這個泛互聯網時代,很多技術深度融合,包括互聯網技術,新一代的信息技術,新的人工智能技術,新的能源技術,新的材料技術,新的生物技術,以及國民應急、國家安全、國計民生等領域的新技術。智慧制造云就是種互聯網+人工智能+的一種智能制造系統,因為它提出了一種新的制造模式、手段和新的生態。同時,它就是云計算在制造領域的拓展和落地,包括在共享資源,計算資源,并涉及制造的資源和能力。
眾所周知大數據是大量、高速、多樣價值,除此之外對智慧制造系統,里面有多元符合模態,數據型的異構、類型異構,符合參數結合,高度實時性和不確定性等。智慧制造云大數據的價值,通過采集管理分析服務,能夠精準高效智能促進云制造的智慧化,實現產品+服務為主導隨時隨地按需個性化、社會化的制造,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這樣一個大數據,對我們智慧制造云,對大數據有什么需求。首先,對大數據進行清洗;其次,實現異構數據類型的集成,在存儲和管理方面,一定要能夠實現海量數據的分布式的存儲,以及需要對各類存儲數據快速進行訪問;其三,風險挖掘很重要,要有各種各樣的模型、算法,并建立各種各樣的風險模型。
技術方面宏觀上講要有六個重視:一、重視大數據基礎理論算法決策問題的持續研究,二、重視大數據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系統工程技術和制造領域等多種技術深度融合的技術研究;三、重視對面向用戶的大數據云服務技術,就是大數據的云化。四、重視基于大數據制造業全生命周期的模式、流程、手段和業態的技術研究。五、重視共享經濟上商業模式的技術研究:六、要重視安全技術和相關標準評估體系的研究。
快來報名啦~!!!
還記得去年在上海舉辦的第五屆先進制造業大會嗎?第六屆先進制造業大會將于2018年5月8-9日繼續在上海浦東綠地假日酒店舉辦!一次大規模、國際性、高水平的頂級峰會再次來襲!
現在還有更厲害的!大會日程搶先看——
全球盛會,選好姿勢,來吧!
嘉賓推薦:花少銳
13122926886
anne.hua@wintimechina.com
市場合作:王瑞雪
13761288945
kitty@wintimechina.com
大會合作:閔 峰
15002177321
feng.min@wintimechina.com
相關熱詞搜索:李伯虎 人工智能 先進制造業 智能制造

- ·北京擁有10余個人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2018-01-04
- ·中關村將建人工智能科技園 預計3-5年后建成2018-01-04
- ·譚鐵牛院士:人工智能新動態2018-01-08
- ·31省區市:一周“智能制造”最亮點2018-01-08
- ·劉東奎:地面無人自主系統成是軍事強國的戰略性技術2018-01-15
評論排行
- ·AM先進制造業·高端沙龍(4)
- ·2016(第四屆)先進制造...(0)
- ·洪杰:航空發動機面臨競...(0)
- ·2017(第五屆)先進制造業大會(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