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日成人av,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久久,国产精品第10页,国语对白精品一区二区

先進制造業微信公眾平臺 先進制造業全媒體

兩會首場新聞發布會被舉例的那家央企背后有怎么的故事?

2018-03-08   來源:   評論:0
摘要:在回答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央廣網記者關于近年來國企尤其是央企兼并重組效果如何這一問題時,大會新聞發言人王國慶表示,通過重組整合,央企的戰略定位更加準確、功能作用得到了更好發揮、國有資本配置的效率有效提高、經營成本明顯下降、發展質量顯著提升
  3月2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
  會上,在回答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央廣網記者關于近年來國企尤其是央企兼并重組效果如何這一問題時,大會新聞發言人王國慶表示,通過重組整合,央企的戰略定位更加準確、功能作用得到了更好發揮、國有資本配置的效率有效提高、經營成本明顯下降、發展質量顯著提升,已經形成了一批具有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他特別以國機集團為例,“關于重組整合的具體效益是不是'1+1>2',我想舉個例子。據統計,重組后的國機集團2013年到2017年的營業收入比重組前的五年增長了59%,利潤同比增長了42%。我想這是可以說明問題的。”他表示。
  國機集團與中國二重的重組改革
  背景:“國之重器”遭遇生存危機
  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二重),誕生于1958年,作為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企業,是我國最大的重大技術裝備制造基地之一。
  中國二重是國家在計劃經濟時代布局在西部的重型裝備制造企業,主要從事高端裝備及基礎材料制造,為冶金、礦山、能源、交通、汽車、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行業用戶提供冶金成套設備、核電、水電、火電成套鑄鍛件、重型壓力容器、大型傳動件、大型航空模鍛件等各類重大技術裝備制造服務。
       自2011年,由于受宏觀環境,市場及企業歷史包袱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企業開始虧損,且虧損數額逐年增大,企業“資不抵債”,出現債務危機;融資渠道基本中斷,收款艱難,企業資金鏈斷裂;企業負擔沉重,特別是人工成本、財務費用等固定支出自身難以消化;外部形勢嚴峻,企業經營困難,訂單缺失。雖然中國二重做了許多努力,但是由于市場形勢尚未好轉,其自身存在的問題也“非一日之寒”,經營困難局面依然嚴峻,企業危在旦夕。
  “二重全年營收50億元,利潤-28.89億元,二重重裝占虧損總額的90%”——這是2012年,國資委巡視組進駐困難央企內部巡視時,躺在二重賬面上的一組數據。
  二重的盡職調查顯示,2010年以后,二重的核心效益指標,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營業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等5項指標,始終在負增長區間徘徊。
  2013年4月23日,二重重裝退市告急。已經于2011、2012年連續虧損兩年的二重重裝正式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二重重裝”變為“*ST二重”。
  二重人不愿聽到這一消息,原因很簡單:這支2010年2月成功登陸A股市場的交易股票,可謂是打包裝入了二重的核心業務資產,承載著二重振興的全部希望。如果退市,二重扭虧將再添變數。
  同是2012年,同處機械行業寒冬,與二重相比,國機集團年度財務報表則是呈現另一番模樣:全年營收2142億元,利潤86.3億元,世界500強326位,中國機械工業企業百強榜首。
  國機集團成立于1997年,承續了原機械工業部系統絕大部分科研、貿易等資源,設計、研發、工程承包、系統集成、國際貿易能力強,業務鏈相對完善,是一家多元化、國際化的綜合性裝備工業集團,連續多年位居中國機械工業百強榜首位。其主營業務包括:機械裝備研發與制造、工程承包、貿易與服務、金融與投資等四大主業,涉及機械、電力、冶金、農林、交通、建筑、汽車、船舶、輕工、電子、能源環保、航空航天等諸多的國民經濟重要產業領域,市場遍布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中國裝備制造業領域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企業,代表著國家裝備制造的水平。
  基于兩個企業的經濟運行情況及各自轉型發展的需要,2013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國資委批復同意,中國二重與國機集團實施聯合重組。
  “選拔”國機集團擔此重任,理由再充分不過:國機集團經營能力強,雖然具備重型裝備研發、工貿業務資源,但缺乏重型裝備制造這一尖端業務環節;中國二重市場競爭力弱,卻牢牢掌握重裝制造能力,這一組合恰好符合優勢互補的央企重組邏輯。
 
  重組措施::“內科手術”+“外科手術”
  多輪談判、協商過后,2013年3月6日,國機集團與中國二重正式簽署《聯合重組框架協議》。協議明確:國機與二重采用聯合重組模式,將二重整體無償劃入國機,二重為國機二級子公司的一員;重組后的新國機,沿用“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名稱。
  戰略性的框架和方向確定后,對于國機集團而言,時下的中國二重,像是已經躺上手術臺的病人。必須經過精確診斷,為其制定出一整套科學、切實、可操作的手術方案。
  首先,圍繞中國二重改革脫困這一核心目標,2014年9月,國機集團和中國二重共同研究制定了《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扭虧脫困總體實施方案》,為中國二重扭虧脫困確立了綱領性指導意見。
  其次,按照這一實施方案,國機集團全力推進中國二重“內科手術”與“外科手術”并行,遠近結合、標本兼治,積極、妥善處理中國二重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內科手術”主要從加快“止血”、增強“造血”兩方面入手,通過人員分流、機制體制改革、強化管理等措施,控制“出血”點,通過業務轉型、市場開拓、提高邊際效益等措施,恢復“造血”機能。
  “外科手術”主要從債務重組、協同增效、資產盤活等三個方面著力,解決債務風險、降低資產負債、推進業務協同,支撐中國二重減負增效。
  2015年時中國二重扭虧脫困歷史上最為關鍵的一年。
  一年來,在國資委的關心與支持下,在國機集團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二重強力推進扭虧脫困方案,內外科“手術”同時進行,各項工作節奏明顯加快,措施效果逐步顯現,扭虧脫困工作實現了歷史性重大突破。
  重組效果:扭虧脫困  浴火重生
  那么,這些成就體現在哪里呢?
  一是加快債務重組步伐,債務重組平穩落地。
  成功化解債務危機,資產債務結構不斷優化;通過司法重整完成債務重組,形成了“二重模式”,企業資產負債率從原來的133%下降至90%以下,實現輕裝上陣。
  二是加強業務、研發協同,業務研發齊頭并進。
  2015年12月,國機集團將所屬中國機械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CMIC)的全部股權連同全部業務、人員無償劃轉至中國二重,支持中國二重培育國際化經營能力、打造國際貿易和工程總承包平臺。同時制定考核激勵辦法、采取“非實體經營”等支持措施,積極推進內部與中國二重的業務和產品研發協同。國機集團指導公司制定了產品及市場開發規劃,積極推進長線產品研制項目立項。目前,中國二重已經與兄弟科研院所簽訂了8項聯合研發協議及試制合同,申報以核電裝備、高端鑄鍛件、航空模鍛件及軌道交通、煤高效清潔綜合利用裝備等為代表的18項重點長線產品和研發項目,全年成功立項國家、省級研發項目6項。
  三是加強資產管理,重大資產盤活加快實施。
  鎮江基地等三項重大資產盤活方案正加快實施。
  四是深化人事改革制度,人員分流基本達到階段預期目標。
  通過提前退養、離崗休養(休息)、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等方式,穩步推進人員分流工作,在崗職工人數已經從2013年底約13000人下降至7700人,由此大幅度降低了人工成本。后續通過輔業改革,預計可進一步實現在崗職工人數減至6750人的目標。
  五是強化制度改革,市場化體制機制逐步完善。
  在公司層面,通過業務協同、研發協同,加快推進市場開拓、產品研發合作,提高了主動適應市場需求、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通過以“從嚴管理”為核心的管理提升工作,推進公司內部管理規范化、精細化,進一步提升了公司整體的執行力;
  在業務單元層面,四個獨立運營單元構建后,通過界定功能定位、嘗試建立新的機制,激發起了業務單元“適應市場抓訂單、強化管理要效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符合自身特點的市場化、規范化的內部運行體系已經形成。
  六是加強企業管理,“從嚴管理”深入到企業的各個層面。
  圍繞扭虧脫困目標,中國二重制定了扭虧脫困管理提升工作計劃及實施方案,明確了13項重點工作、29項關鍵措施、116項主要工作內容,逐項落實責任,強化監督檢查;決定從2015年至2017年,連續3年實施干部職數精簡;實施質量專項效能監察,考核問責干部70余人;實施“工程技術、操作、管理”三支隊伍培養激勵政策。
  七是加強輔業改革、輔業改制及社會職能移交穩步推進。
  承擔生活保障后勤服務、從事公路鐵路運輸和物流業務的子公司改制方案已經形成。供電、有線電視網絡業務已順利移交;職工社區社會管理職能及供水、供氣業務移交已與地方達成共識。
  八是做好資本市場工作。
  二重重裝成功實現主動退市,成為國內資本市場首例,為重新上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通過采用內外科“手術”結合,長短并舉,綜合施策,中國二重實現浴火重生、脫胎換骨,走向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取得了歷史性的重大突破和階段性的成果。企業運行筑底回升:獲得了1780熱連軋機等寶貴訂單;首臺出口立磨項目實現提前交貨;CAP1400核電發電機轉子等研制成功;真空鋼錠鍛件超探合格率等質量提升項目取得積極成效。
  2015年,中國二重實現營業收入49.8億元,實現利潤總額-0.5億元,主業股份公司實現盈利3200萬元。
  當2016年劃下句點,二重既定的“三年扭虧脫困”承諾等待兌現。2017年1月,來自中國二重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78.12億元、利潤總額5.25億元。在2011—2015年連續五年虧損之后,中國二重實現脫困目標。
  重裝出擊,中國二重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和姿態投身新一輪改革振興浪潮。2016年12月26日,中國二重改革振興領導及工作小組第十一次擴大會議在德陽召開。當國機集團董事長任洪斌宣讀出二重三年扭虧脫困成果時,臺下響起了二重員工積蓄已久的掌聲。
  至此,中國二重從總體發展趨勢到業務單元發展走向,從企業基本面到外部形象,從運行體系到職工信心,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同時,通過整合企業資源打造國機重裝平臺,中國二重彌補了國機集團重型裝備這一尖端業務板塊的缺失,完善了企業產業鏈,提升了集成總包能力,增強了重組后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與二重聯合重組以來,國機集團與上一個五年相比, 2013年-2017年五年營業收入12081億元,比上一個五年增長59%;利潤總額448.5億元,比上一個五年增長42%,在消化二重虧損的背景下,仍然實現了穩健的增長。
  國機集團與中國二重聯合重組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了戰略上的協同、資源上的整合以及運營的深度優化。經過三年改革振興,中國二重由2013年的虧損31.9億元,于2016年一舉勝利實現扭虧為盈。2017年實現利潤總額5.4億元,扭虧成果進一步鞏固,逐步邁入可持續有質量發展新階段。目前,以二重重裝為平臺、科工貿一體化的高端重型裝備板塊——國機重裝平臺的搭建基本完成,一個國家級高端重型裝備旗艦平臺即將揚帆起航。
  國資國企改革全面步入質量提升年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基礎性關鍵性領域改革,而排在首位的便是“推進國資國企改革”。今年國資委將通過管資本為主的職能轉變,來推動國企改革的全面深化,使國企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其中,以授權經營體制為主的國資改革是改革的“牛鼻子”,隨著出資人監管權責清單落地臨近,放權、授權范圍將進一步細化和擴大。同時,作為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的重要載體,國有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將深化擴圍,升級至綜合性改革,目前多個央企有意爭取入圍。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等改革試點,賦予更多自主權。“兩類公司試點取得了積極效果。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今年進一步擴大兩類公司試點范圍,更重要的是要在推進綜合性改革上下功夫,著力提高國有資本運作效率和水平。創新國有資本運營模式,推動各類國有資本基金規范運作、發展壯大。”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介紹說。
  自十八大以來,國資委先后完成19組36家企業重組,中核與中核建重組后,國資委直接監管的央企數量已由2003年國資委成立之初的196家降至目前的97家,數量已縮減了一半。
  2018年將推進裝備制造、煤炭、電力、通信、化工等領域中央企業戰略性重組。以重組整合為契機,深化企業內部改革和機制創新,放大重組效能。以擁有優勢主業的企業為主導,發揮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專業平臺作用,持續推動煤炭、鋼鐵、海工裝備、環保等領域資源整合,減少重復建設。結合國家重大專項、行業體制改革等,圍繞重點領域整合現有優質資源,適時培育孵化新的產業集團公司。
相關熱詞搜索:二重 央企重組 國機集團
相關文章
網站介紹|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阳县| 黔东| 瑞昌市| 泰宁县| 子长县| 徐水县| 徐闻县| 凯里市| 禄劝| 乐安县| 安达市| 岚皋县| 澄迈县| 高唐县| 唐海县| 景宁| 常宁市| 滁州市| 枣庄市| 屏边| 榕江县| 贵定县| 邮箱| 鹤峰县| 石河子市| 明水县| 建昌县| 康马县| 兴隆县| 大城县| 富平县| 龙陵县| 榕江县| 贵定县| 合山市| 桃江县| 郸城县| 阜城县| 榆中县| 灌阳县| 新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