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日成人av,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久久,国产精品第10页,国语对白精品一区二区

先進制造業微信公眾平臺 先進制造業全媒體

上?!刈?5%底線,像保護耕地一樣保護先進制造業

2018-03-02   來源:   評論:0
摘要:“2018制造強省 市制造業規劃”系列文章第二期:上?!刈?5%底線,像保護耕地一樣保護先進制造業。
  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領域。日前,制造業強省強市已陸續發布2018年工作安排,關于發展先進制造業他們是如何規劃的呢?先進制造業全媒體將陸續推出“2018制造強省/市制造業規劃”系列文章,著重分析上海、江蘇、浙江、廣東、山東、四川等制造強省/市在2018年的規劃與該地區產業現狀,請持續關注先進制造業微信號(amdaily)和先進制造業網站(www.fygcmy.com)。
  “2018制造強省/市制造業規劃”系列文章第二期:上海——守住25%底線,像保護耕地一樣保護先進制造業。
  上海對制造業占比提出“底線思維”
  1月31日,上海張江科技港·先進制造產業園開工。母體是科技創新園的這個園中園,將布局精密儀器儀表、智能制造等先進制造產業。這個產業園是上海貫徹“制造業占比以25%為底線”“像保護耕地一樣保護先進制造業”精神的切實舉措。
  眾所周知,上海曾是國內最大的工業城市。20世紀90年代,根據產業發展趨勢,上海卸下工業時代的勛章,以狂飆突進的態勢開始三產化進程:服務業比重從50%到60%,花了11年時間;從60%到70%,僅用4年。然而在快速三產化過程中,出現一些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上海曾是全球重要的筆記本電腦代工基地,僅松江區就占據了全球產量的1/3。2008年左右,隨著上海用地、人力等生產要素成本的上升,筆記本電腦的制造環節大舉西遷。對此,上海視為騰籠換鳥、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機會,不但任由其進行,甚至一度出臺政策鼓勵進行。然而一個沒想到的結果是,隨著筆記本電腦制造環節的流失,相關的金融、物流、研發等生產性服務業也隨之遷走。生產性服務業是上海服務業的主體,占比超過
  2/3,由此導致每年流失數千億元產值,讓上海一度面臨轉型“陣痛期”。
  現實是最好的教材。上海市提出,制造業占比要有底線思維,“十三五”時期制造業占GDP比重不低于25%的底線。具體是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裝備、生物醫藥與高端醫療器械等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并對汽車、鋼鐵、化工等傳統優勢產業加大技術創新改造力度。
  制造業占比下滑和土地成本過高直接相關——近年來由于土地供應緊張,上海土地建設規模連年呈負增長。在這個形勢下,為保住制造業發展底線,上海毅然喊出“先進制造業‘不缺地’”的響亮口號。具體做法是做優增量、盤活存量:一方面,到2035年全市將保留10%-15%的工業用地,其中產業基地內用于先進制造業發展的工業用地面積不少于150平方公里;另一方面,調整低效產能,騰出更多的土地發展先進制造業,每年將不少于1/3的土地減量化所騰挪出的用地指標用于重點工業項目。
  為先進制造業保證土地供應,還要降低用地成本。為此,上海在全國率先出臺土地彈性出讓年限和續期辦法,一般工業用地出讓年期從50年降至20年,到期后可按現在價格續期。上海還探索試點“先租后讓”,采取差別化、多樣化的土地出讓方式。上海張江科技港?先進制造產業園,就是采用了這種用地辦法。
  發展先進制造業,要提升各區縣的積極性。為此,上海將各區縣制造業財稅分成由16.25%提高到32.5%;將特定大型企業市屬增收的增值稅返還比例由10%提高到30%;將城鎮職工社保費率由45.5%降到43%。據測算,2017年上海市新增“減稅降費”額將達到505億元,非稅收入占比全國最低。
  上海的努力已取得初步成效。數據顯示,2017年,上海工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從2016年的26%上升到30.7%。上海各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普遍實現正增長,六個區增速超過兩位數,且郊區增速均超過去年同期水平。
  2018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制造業部分)
  2018年1月23日在上海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 上海市市長應勇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稱上海已初步形成現代服務業為主體、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
  取得的成就
  經濟結構和質量效益持續向好。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從60.2%提高到69%,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制造業部分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6.8個百分點,現代服務業為主體、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
  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重大布局和政策體系初步確立,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從3.3%提高到3.8%左右,C919大型客機、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墨子號量子衛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
  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以全球視野、國際標準建設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超強超短激光、轉化醫學等大科學設施開工建設,張江實驗室、李政道研究所掛牌成立,張江科學城規劃啟動實施。智能制造、類腦芯片、石墨烯等6個共性技術研發與轉化平臺啟動建設,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特色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各類眾創空間超過500家,是五年前的5倍,90%以上由社會力量興辦。北斗導航、人類表型組等一批重大戰略項目和基礎工程啟動實施,量子計算機、商用航空發動機、超導帶材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
  實體經濟能級加速提升。積極落實“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行動計劃,制定實施鞏固提升實體經濟能級“50條”,深入推進“四新”經濟、智能制造、產業創新、工業強基、質量提升等系列工程,中芯國際、華力二期、和輝光電二期等投資百億元以上和136個投資十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高端醫療裝備等新興產業產值年均增速超過20%。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實施調整社會保險費率、降低進出口環節收費等一系列政策舉措,過去兩年為企業降費319億元,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險和低效益的落后產能每年淘汰1000項左右。
  2018年主要任務
  強力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上海經濟的重大支撐,要率先走出制造業高端發展、創新發展、轉型發展之路。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引導企業加大創新和技改投入,大力發展共享經濟、智能制造等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推進華大半導體、華為無線通訊、蔚來電動汽車、海爾智谷等引領性強、帶動性大、成長性好的重大產業項目,集聚更多的“隱形冠軍”和“獨角獸”企業,加快培育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裝備、生物醫藥與高端醫療器械等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推動企業實施先進標準、鍛造自主品牌。推進產業園區提質增效,加快存量土地二次開發,淘汰落后產能1000項左右。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建成全市統一的企業服務平臺,完善政府性產業專項資金運作機制,進一步落實高端裝備首臺套、新材料首批次、軟件首版次等支持政策,促進實體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新聞多一點
  重振“上海制造”,需培育引領全球的高端制造業集群
  日前,圍繞打響“上海制造”品牌,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組織召開了閉門研討會,邀請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對“上海制造”的新內涵、新戰略和新舉措開展深入研討。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顧問研究員、原科技部辦公廳巡視員、調研室主任胥和平出席研討會,他在發言中建議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在產業模式選擇上下功夫,跳出傳統的產品經濟模式,著力打造以上海為中心、長三角協同發展的全球智能制造創新和產業中心。
  更重要的是研究建立什么樣的產業體系
  近年來,制造業是人們討論最多的一個話題,也是最富挑戰的一個話題。胥和平認為,要深刻把握制造業發展面臨的基本變革。
  一是技術變革。隨著新技術革命和新工業革命的深入推進,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技術廣泛應用,特別是互聯網、大數據,對整個制造業技術、產品和產業體系帶來的沖擊實際上已經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
  二是產業轉型。在多重經濟、技術因素作用下,制造業正在發生深刻轉型,轉向綠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面臨重構制造業體系的艱巨任務。這其中,特別是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對如何發展制造業提出了全新的課題。討論制造業發展,應該充分注意到發展背景的這種變化。
  要擺脫傳統的單純注重技術、產品和生產的老路子。當前討論制造業,最要緊的是擺脫傳統產品經濟思路,結合當代制造業技術和產業發展變革的大趨勢,對制造業的技術、產業、業態和發展模式進行綜合思考。特別是要圍繞制造業技術變革、業態變化、全球產業格局,來謀劃本地制造業發展什么、怎么發展。簡而言之,重點不僅是研究做什么制造,更重要的是研究怎么制造,建立什么樣的產業體系。
  產業模式的選擇甚至比產業方向的選擇更為重要
  發展新制造業,一方面是產業方向的選擇,另一方面是產業模式、產業形態的選擇。構建現代制造業體系,產業模式的選擇甚至比產業方向的選擇更為重要。隨著各地產業轉型的不斷推進,很多地區都會選擇未來具有前景的一些技術和產業方向,當前很多地方都把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等列為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都要建設全球重要的制造業創新中心和產業基礎。問題在于,不是你想建設什么,而是如何建設。因此,討論制造業,要跳出制造談制造,通盤考量技術變革和產業轉型的影響因素,培育包括研發、制造、服務、消費等在內的大產業生態體系,構建新型制造業體系。
  先進制造業是上海轉型發展的重要突破口。當代產業變革帶給人們眾多思考,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大量出現,全球產業體系發生深刻變化,但新型制造業仍將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增長的發動機。對上海這樣一個大型經濟體而言,先進制造業仍是地區發展的支撐性力量。“上海制造”曾經的輝煌,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然而當整個中國制造業整體格局發生變化,全球產業變革又加快推進,上海曾經領先的制造業領域正在發生變革,技術、產品和制造業體系面臨轉型、重組壓力。抓住變革機遇,發揮自身潛能,重新塑造“上海制造”的內涵、培育“上海制造”的形象,將是能夠帶動上海乃至更大區域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抓住與新技術、新模式深度融合的發展契機,在全球制造業轉型的新格局下尋求定位。目前,制造業變革步伐加快,一些全球制造中心(如深圳智能制造等)快速形成,新興制造(機器人制造、生物制造、微細制造等)快速成長,新興制造模式(網絡化制造、虛擬制造等)快速出現。重振“上海制造”,應該順應產業發展的大趨勢,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構建大制造業概念和產業創新生態系統。例如,人工智能技術和產品開發是未來制造業轉型的重要方向,上海應該利用自己豐富的研發、人才資源,集中力量建設全球人工智能制造研發和技術拓展中心,進一步還可以擴展到智慧交通、智能公共服務等智能產品、裝備、系統的制造,最終形成圍繞上海、輻射長三角的全球智能制造創新中心、產業中心。這應該是“上海制造”可以重點考慮的切入點。
  打造區域制造業品牌。一個地方的制造業要立得住,必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特色,以此形成城市的產業標識(品牌),這樣,才可能形成引領全國乃至全球的“**制造”的概念。
  建設高端制造“樞紐地”。通過核心技術和部件的研發及相關產業配套體系建設,完善產業鏈條,補缺技術研究之后的開發環節。同時,探索未來個性化小批量生產模式,扭轉上海作為高端產業技術“輸出地”的局面,轉而成為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相關技術和產品研發生產的重要樞紐。
  真正培育起引領全球的高端制造業集群。上海制造業基礎好,但能夠真正影響全球制造業的是什么?有個現象要注意,地方談產業,通常談的是一些產品,盡管體量會很大,也很重要,但往往并沒有形成自己的產業體系,沒有產業生態系統、產業集群。因此,地方就不可能真正具有全球的產業地位。上海制造也要注意如何把產品真正做成產業。例如集成電路,上海的企業能夠做出很好的芯片產品,但尚不足以稱之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集成電路產業基地。上海的其他制造生產也有類似情況。上海制造未來真正的發展,就是要在若干領域真正培育起引領全球的高端制造業集群,這樣才與上海這個國際化城市、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相稱。
相關熱詞搜索:先進制造業 制造業 上海
網站介紹|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卢氏县| 阜宁县| 河南省| 潍坊市| 新丰县| 水富县| 惠来县| 揭东县| 凤城市| 天全县| 抚宁县| 汨罗市| 东乌珠穆沁旗| 江津市| 阳城县| 深圳市| 林周县| 东至县| 无棣县| 台江县| 麻江县| 宽城| 新营市| 朝阳区| 辽源市| 容城县| 文成县| 汕尾市| 东源县| 石狮市| 樟树市| 响水县| 明星| 徐水县| 新营市| 永新县| 怀仁县| 钟山县| 平顺县| 靖西县| 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