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國制造2025》2017版技術路線圖正式發布
2018-01-26 來源: 評論:0摘要:《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路線圖(2017年版)》26日在北京發布。技術路線圖編制專家組的研究表明,到2025年,中國通信設備、軌道交通裝備、電力裝備三個領域將整體步入世界領先行列,成為技術創新的引導者。
《<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路線圖(2017年版)》26日在北京發布。技術路線圖編制專家組的研究表明,到2025年,中國通信設備、軌道交通裝備、電力裝備三個領域將整體步入世界領先行列,成為技術創新的引導者。

2015年,中國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組織相關領域院士、專家,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研究制定了《<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創新綠皮書——技術路線圖》(2015年版),2017年版是對2015年版的修訂。
據了解,參與路線圖研究制定的院士、專家達400名。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說,第一版技術路線圖為中國制造企業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提供了重要參考。他也表示,技術路線圖是第三方咨詢機構和專家的研究成果和公共咨詢報告,是引導性和參考性的,而不是政府指令性的。
參照《中國制造2025》,技術路線圖分為十大領域,23個方向。技術路線圖編制專家組的研究表明,到2025年,中國通信設備、軌道交通裝備、電力裝備三個領域將整體步入世界領先行列,成為技術創新的引導者。
中國工程院制造業研究室主任、戰略咨詢委委員屈賢明說,這三大重要的產業能步入世界領先,成為世界引領者,是中國成為制造強國的一個重要表征,意義重大。
他還介紹,到2025年,大部分領域和優先發展方向如高檔數控機床、機器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節能汽車、新能源汽車等,將整體步入世界先進行列,處于世界第二、第三位置;集成電路及專用設備、民用航空裝備兩個產業與世界強國仍有一定的差距。
辛國斌表示,中國制造業現在所面臨的三個格局仍然沒有改變:一是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受制于人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二是在全球產業鏈分工中,整體上仍處于中低端的格局沒改變;三是前堵后追、兩面夾擊的外部競爭環境格局沒有根本改變。
屈賢明建議,目前十大產業發展并不平衡,每個產業內也存在不同的短板和瓶頸,未來應著力解決這些短板和瓶頸問題,對于存在較大差距的產業,應設立專項計劃促其發展。
相關熱詞搜索:中國制造2025 軌道交通

相關文章
- ·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已投資項目130個 金額38.24億元2018-01-04
- ·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培訓PPT!2018-01-17
- ·專題|智能制造 ── 引領新一輪制造業革命(產業鏈篇)2018-01-23
- ·苗圩:“中國制造2025”政策適用中國境內各種所有制企業2018-01-31
- ·專題|智能裝備 ── 強化工業基礎能力2018-02-01
評論排行
- ·AM先進制造業·高端沙龍(4)
- ·2016(第四屆)先進制造...(0)
- ·洪杰:航空發動機面臨競...(0)
- ·2017(第五屆)先進制造業大會(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