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微信今天張小龍講了1個多小時,其實只講了這四句話!
2018-01-15 來源: 評論:0摘要:在整個演講里,公眾號和小程序大概是張小龍單獨談得最多的兩個部分。對于企業微信,他聊得并不算多,但關注企業級市場的人都意識到,企業微信真正縱橫協同市場的時間,即將來臨。
在整個演講里,公眾號和小程序大概是張小龍單獨談得最多的兩個部分。對于企業微信,他聊得并不算多,但關注企業級市場的人都意識到,企業微信真正縱橫協同市場的時間,即將來臨。而企業微信盧青偉隨后的分享,也印證了這一點。

別看張小龍品著星巴克,講了一個多小時,其實核心就講了四句話:
“小程序不是要取代APP的,而是要豐富APP的很多場景。我們想要用戶所見即所得。”
“公眾號的App我們已經做得差不多了,可能很快會對外發布出來。”
“我們最近正在做一件事情,就是讓微信和企業微信之間的消息可以互通。”
“下一步,微信可能會做和線上相反的事情,去探索線下的精彩生活。”
1
風口下的小程序、智慧零售
基于去中心化,小程序讓用戶“用完即走”
小程序風口論從2017年初就喧囂塵上,甚至有不少企業轉型做小程序開發,但張小龍說這讓他們很害怕。
“有了公眾號那樣的積累,我們特別害怕提出一個新的概念,然后這個概念被炒得很火,有一堆人說這是一個風口,這是一個絕對不能錯失的機會。想盡一切辦法把它變成一種被透支的流量,然后它就掛掉了。
因此,在去年的時候,我們特別保守,說我們在小程序方面什么都沒有,大家不要有太大指望了,它真的只是針對線下這樣一個場景做的一種應用。”
張小龍的擔憂是基于用戶對小程序寄予的厚望,而用戶則迫切需要一個新的流量來源,一種新的交互方式。互聯網流量越來越貴,推APP的成本之高,并不是所有企業都愿意承受。
用戶似乎已經看到了光明:“微信首頁往下拉就能找到小程序,這么明顯的入口,說明微信對小程序的支持有多大了。”
張小龍首先就否定了這個所謂的“入口”。正如他過去說微信是去中心化的一樣,他們希望小程序是一個基于去中心化而存在的,更大的平臺。而這個所謂的“入口”,只是一種切換的快捷方式而已。
小程序讓更多人熟知和理解,其實是在微信的小游戲出現之后。它告訴用戶,可以不需要安裝就能使用一個應用,正如張小龍過去說“用完即走”一樣。
當然,在“跳一跳”這款游戲發布后,很多人說:“跳一跳有毒,我要卸載。”結果發現卸載不掉。看似與用戶心理相悖,但在張小龍看來,其實這才是小程序本身的定義,它不需要用戶主動卸載。
連通線上線下,小程序推動智慧零售
張小龍特意提到,他們對小程序寄予厚望,顯然,這個期望不只是來源于小游戲。由此席卷而來的智慧零售,絕不應該被忽視。
到今天為止,已經上線的小程序數量是58萬,日使用用戶數達到1.7億,我們在各大餐館、零售門店等隨處可以找到小程序。
這意味著小程序首先給用戶提供的,是一個線上的入口。
而用戶要的,當然不止于此,這也不是微信的最終目標。微信支付是新零售的重量級參與者之一,小程序則是微信進一步連通線上線下的重要手段。
具體來說:
當我們在家,可以通過小程序自助購物。比如永輝超市,甚至可以1小時內送貨上門。
在線下門店,用戶可以通過掃小程序碼喚起小程序。比如共享單車,掃碼即可進入小程序支付。
又比如:在便利店,用戶可以在小程序上注冊會員,并領取優惠券。顯然,小程序已經成了Online和Offline的有效連接者。
此外,用戶在微信上購物的習慣已經逐漸養成,小程序有著更精準的用戶畫像,這些數據在經過脫敏處理之后,可以幫助商家獲取更精準的用戶畫像,實現精準營銷,促使更多老用戶復購。而通過公眾號的推送,又可以直接觸達用戶。
低門檻的體驗,豐富的購物場景加上閉環的場景能力,小程序將智慧零售往前推了大大的一步。
用微信的話說,他們這是:以人為中心,借助信息交換工具,快速匹配對商品、對服務等的需求。
2
公眾號作者體系將重構,APP為期不遠
張小龍自己說,由于最近一年里在小程序里投入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導致公眾號的進展比小程序慢一點,但團隊還是在努力改進它。
作為國內絕大多數企業新媒體標配,總量超過2000萬個的公眾號,開啟了人人都是自媒體,所有企業都可以自我傳播的時代。
到今天小程序紅遍互聯網界,它仍舊是微信生態的重要底牌之一,甚至國內SCRM廠商、營銷SaaS廠商們必不可少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接入微信公眾號數據。
張小龍回答了三個問題。
1、公眾號APP可能很快會發布
在這之前,很多人都在期待公眾號APP的發布,微信團隊其實也已經做好了,但覺得還沒有達到他們的預期,于是遲遲沒有推出。
事實上,到底是不是要針對手機平臺單獨出一個公眾號的APP,他們糾結了很久。而今天,張小龍說,這個APP已經差不多了,可能很快就會發布。
2、“贊賞”將恢復,重構作者體系
不得不承認,紅包和贊賞是很有中國特色的,而在此之前,哪怕是蘋果也不一定能體會到這種功能的意義,所以很難理解。而到今天,大家有了共同的認知,很快會把“贊賞”恢復過來。
但此前,贊賞是對一個公眾號做贊賞,從本質來說,應該是對作者贊賞才對。所以在新的改版中,贊賞將會是針對作者進行,而不是針對一個公眾號進行贊賞。
張小龍讓大家想象:將來在公眾平臺里,你會看到作者是一個獨立的欄目,每個作者都有其介紹,看到他歷史上曾經發表過的文章,而一個作者可以向不同的號進行投稿。作者體系將被重構。
3、訂閱號不會做信息流
很多人在討論,訂閱號會不會做信息流,張小龍表現得有些無奈,說微信訂閱號是希望改善用戶對其訂閱內容的閱讀效率。用戶怎么找到他訂閱的東西,并高效閱讀是微信在做的事情,
如果大家一定要去看所謂的信息流,可以用微信的“看一看”,但訂閱號是基于用戶自己訂閱的內容,不會出現一些不受掌控的信息。
對于企業而言,他們期望公眾號能做得更好,更容易導流量。尤其對于TOB企業來說,高價值的銷售線索,是他們最需要的。
微信本身數據是不開放的,TOB服務商們唯一能接入的數據只有公眾號,這直接促使國內SCRM的Social約等于微信公眾號,營銷類SaaS廠商的產品側重從不敢在公眾號上有絲毫馬虎。
微信公眾號此番調整對于TOB廠商的影響并不算大,但此舉對于終端用戶的進一步激活會是有效的,這間接促使更多TOB服務商們開始關注到它的最新動向。
3
連接企業內外,企業微信將與微信“打通”
2016年4月18,企業微信正式發布。
企業微信一開始最核心的競爭力是:在體驗上和微信上保持高度一致,企業員工無需培訓,上手即用。對于復雜的企業級應用來說,這算是最大的吸引力。但由于初期產品能力遠遠沒有達到用戶預期,被普遍不看好。
直到企業微信2.0發布,宣布企業微信和微信企業號合并,過去在微信企業號積累的大量企業用戶開始涌入企業微信。同時,企業微信謙遜的合作伙伴策略又進一步推動其產品能力進一步完善。
而今天,張小龍說,他們正在做一件事——讓微信和企業微信之間的消息可以互通。
在企業微信之前,企業最困擾的一個問題是——員工的工作和他的生活沒有分開,老板不知道員工到底是在刷朋友圈還是工作,而員工又覺得工作充斥了自己的生活。
張小龍說,他們自己也覺得,有了微信之后工作強度更高了、更辛苦了。他們內部也在說,能不能把工作信息轉移到企業微信里去。
但在今天之前,不論是企業微信還是釘釘,又或是明道、今目標,面臨的一個很致命的問題是——國內用戶本身沒有那么強的“公私分明”習慣。
其如何觸達企業之外的客戶?用戶可能都在用微信,但卻不一定在用自家的企業協同工具。
這個問題似乎成為國內協同產品舉步維艱的罪魁禍首,諸多協同廠商也對外宣稱,生活用微信,工作上一定要用專業的企業協同工具。
但張小龍今天的公開發言,意味著微信自身將徹徹底底的解決這個問題。
什么是微信和企業微信打通?這不同于紛享銷客將自身產品與微信企業號打通,企業之外的聯系人可以通過微信企業號溝通,而是讓微信和企業微信用戶之間的溝通變得更加直接。
企業的上下游供應商、合作伙伴、外聘員工不需要下載APP,通過微信插件,就可以和企業微信里的用戶進行溝通,接受企業微信里的所有通知,并使用其中的應用。
用戶可以從微信上添加一個企業微信的用戶,他們并不需要區分這個賬號是在企業微信還是在微信里。這一舉措不但解決了企業員工工作和生活分不開的問題,還讓企業對外溝通更加方便高效。
通過微信插件,微信將真的可以有效連接企業內部和外部。這一點,是其他任何協同廠商都有所不及的。
當然,企業微信來企業級市場晚,所以從一開始就想得很清楚,自己做的是連接器,最重要的就是生態。
為此,企業微信的盧青偉說,他們有四大開放能力。包括:130多個API接口,微信插件讓微信和企業微信打通,注冊定制化能力和硬件設備接入能力。
接口服務和硬件接入能力是釘釘同樣具備的,甚至在硬件上,由于釘釘自己研發,融合性可能更高。但不論是注冊定制化還是與微信打通,都是企業微信極具競爭力的地方。
當所有人都以為“企業微信”會是張小龍演講內容的結束時,他最后說,微信下一步有一個重要計劃:探索線下生活。
“過去,我們希望互聯網能幫助人們把生活搬到線上,包括這幾年的共享經濟、智慧零售,都把我們的生活引導到了線上生活這個方向。
但我們花了大量時間在線上,除了工作之外,我們一有時間就拿出手機來,我們的業余時間都到了一個手機里。
但下一步,微信可能會做和線上相反的事情,去探索線下的精彩生活。”
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一款互聯網產品在嘗試用戶關注線下的精彩。但也許正如大家所調侃的——這是因為用戶在微信上的時間已經夠多了,減少點時間也無妨。
相關熱詞搜索:張小龍 微信 公眾號 小程序

相關文章
評論排行
- ·AM先進制造業·高端沙龍(4)
- ·2016(第四屆)先進制造...(0)
- ·洪杰:航空發動機面臨競...(0)
- ·2017(第五屆)先進制造業大會(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