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經濟和能源部曾于今年2月發布該戰略草案,旨在有針對性地扶持重點工業領域,提高工業產值,保證德國工業在歐洲乃至全球的競爭力。
工業政策是社會市場
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更具競爭力的
工業政策
歐洲工業政策
的基石
工業政策對話
和評估
(一)中小企業“隱形冠軍”和大企業相互依存度高;
(三)來自新興國家(尤其是中國)的經濟及體制競爭。
(二)加強新科技,促進私有資本研發投入。如促進人工智能、數字化、生物科技、納米技術,促進中小科技企業、促進風險資本、打造歐洲自主的數據基礎設施、以新科技促進減排。
(三)維護科技主權
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對于外國企業參股或收購德國企業總體持自由立場,但須杜絕第三國企業利用德國市場的開放性,實施威脅德國或歐洲公共安全和秩序(屬于《德國對外經濟法》適用范圍)或科技主權的行為。因此,當第三國投資者計劃收購關鍵基礎設施或軍事技術領域企業時,德國聯邦政府有必要加大審查力度,對敏感技術領域也應當進行更加全面的審核。同時應采取四點措施,包括:1.更為嚴格的技術轉讓條件;2.在歐盟層面建立合作機制,細化審核標準并給成員國留出足夠的操作空間;3. 敏感技術及創新技術存在流失風險時,國家鼓勵本國私有經濟優先收購;4.涉及敏感或安全相關技術轉移的個案中,德國復興開發銀行可代表國家出面收購企業擬出售份額并持有一定時間(稱為“國家參與選項”)。
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將更多關注中小企業的訴求,并推動實現歐盟法律在國內法層面得到全面轉化和落實。歐盟所有立法提案都應“優先考慮中小企業”,遵循“中小企業先行”原則并嚴格控制法律法規的數量。
德國支持歐盟開展高雄心水平的多雙邊貿易和投資協定談判,考慮到近年來多邊合作進程陷入停滯狀態,歐盟尤應加強雙邊磋商。
德希推動歐盟競爭法規修訂,歐盟在進行競爭審查時,不僅應關注歐盟內部市場,還應分析全球競爭情況,尤其應注意來自第三國受國家控制或補貼的企業。
應更新歐盟資助法,促進歐盟“共同利益重要項目”,推進“歐洲制造”技術,打造歐盟工業政策框架,歐委會應發揮中心的作用。
政經商界應形成合力,共同維護德國工業競爭力、國家繁榮和充分就業。

- ·張瑞敏:德國工業4.0走了一段彎路,海爾已經走在了他們前2018-01-24
- ·德國電氣工業營業額創歷史紀錄達1910億歐元2018-03-22
- ·認罰超1000億元!奧迪CEO被逮捕,德國制造怎么了?2018-06-29
- ·震驚!工業4.0讓德國制造業兩年受損500億?2018-10-30
- ·德國企業為何這么牛?因為堅守這9個法則 2021-04-16
評論排行
- ·AM先進制造業·高端沙龍(4)
- ·2016(第四屆)先進制造...(0)
- ·洪杰:航空發動機面臨競...(0)
- ·2017(第五屆)先進制造業大會(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