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美國,這些國家和地區造“芯”能力咋樣?
2018-04-24 來源: 評論:0芯片產業是一個國家高端制造能力的綜合體現,是全球高科技國力競爭的戰略必爭制高點。美國作為世界科技強國,長期占據著芯片產業的霸主地位。除此之外,亞洲和歐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在世界芯片產業也各自占有一席之地。那么,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造“芯”能力到底如何?
韓國后發勢頭猛 三星成全球芯片行業佼佼者
在2016年全球半導體前20強中,美國公司以1197億美元的營收總和遙遙領先;韓國憑借三星與海力士兩家企業587億美元的營業收入,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
2017年第二季度,韓國三星電子公司半導體業務收入超過美國英特爾公司,成為全球芯片行業的佼佼者。三星能夠從零出發成為量產芯片產業的領導者,絕不僅僅是一蹴而就,而是由三星主導、政府支持、市場聯動共同創造出的成果。
當地時間2018年1月31日,三星電子。(圖片來源:東方IC)
韓國半導體產業發端于1965年,是從作為美日半導體廠商投資為主的組裝基地開始的。當時韓國推行進口替代轉為出口導向戰略,開始注重轉向高潛力行業,為此積極鼓勵外國高科技企業在韓國投資設廠。
但是,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表示,雖然臺灣地區取得了較大的市場份額和市場地位,但其芯片產業鏈條基本上還是定位于第三方服務,并未處于整個產業的最上游。
圖片來源:東方IC
歐洲地區行業退步大 企業原地踏步淪為美亞之后
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去年的全球芯片業的數據顯示,歐洲已經逐漸淪為美國和亞洲競爭的“第三者”。曾經,歐洲是半導體最發達的地區之一,西門子、飛利浦赫赫有名。但在全球10大芯片企業名單中,歐洲僅有荷蘭恩智浦半導體上榜,前幾年還在10大榜單中的德國英飛凌和總部位于瑞士日內瓦的意法半導體則不見蹤影。
德國《商報》指出,歐洲芯片業退步,主要原因是歐洲對芯片業不夠重視。歐洲半導體業協會此前曾就一個模型企業在不同的投資環境下的負擔進行計算。得出的結果是,同一個模型企業,在韓國五年內凈利潤達到近15億歐元,而在德國則只能達到7億歐元。若要轉變這種狀況,歐洲需要通過稅收上的優惠政策來扶持研究、發展和創新。
日本技術研發積累厚 產業轉型問題亟待解決
日本集成電路(IC)產業的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從二戰后的百廢待興到80年代的IC強國,再到近年來全球化下的格局重組,日本在集成電路產業經歷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演變。
據《環球時報》報道,東京一家做電子元器件貿易的公司老板說,日本有很多獨立自主研發且性能非常好的芯片制造商,主要大的品牌有東芝、瑞薩、索尼、富士通、村田、ARM等。日本的芯片制造商當中,東芝的記憶存儲芯片屬于世界一流,索尼的音響電子元器件在行業內十分暢銷。
但是日本目前的情況同歐洲類似,其芯片產業也正走在下坡路。2016年,日本位居世界半導體產業第五位,而在1990年,全球10大半導體公司中日本就占了6家,NEC、東芝、日立高居前三。不再處于鼎盛時期的日本芯片制造該如何進行產業升級轉型,是其正在解決的問題。
相關熱詞搜索:芯片
- ·美國芯片巨頭高通擬在加州辦事處裁員1500人,以削減成本2018-04-23
- ·外媒:ARM中國合資公司正式運營 中方占股51%2018-05-02
- ·芯片巨頭美光敗訴 部分產品禁止在中國銷售2018-07-06
- ·芯片巨頭賽靈思收購中國初創公司深鑒科技2018-07-19
- ·什么芯片,讓李克強摘下眼鏡端詳了這么久?2018-10-19
評論排行
- ·AM先進制造業·高端沙龍(4)
- ·2016(第四屆)先進制造...(0)
- ·洪杰:航空發動機面臨競...(0)
- ·2017(第五屆)先進制造業大會(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