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意愿強烈 “新基建”將提供機會窗口
2020-04-30 來源: 評論:0制造企業如何利用中國“新基建”發展的重要機會窗口,打造新一輪的數字化戰略規劃,是企業走向未來成功的關鍵。不過根據西門子最新發布的一項調研報告,僅不到10%的傳統制造企業能夠完成數字化轉型。
4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明確“創新投資建設模式”、“以應用為導向”等一系列要求,釋放了加快“新基建”的信號,為“新基建”推進指明方向。
外企擴大“新基建”投資
4月29日,施耐德電氣與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和廈門市湖里區簽訂協議,計劃向當地新增投資,用于本地研發,生產新一代數字化綠色電氣產品。不過這項投資金額的規模沒有披露。
施耐德方面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2016年到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年均增長達20%,‘新基建’提速和疫情影響有望加速中國產業的數字化轉型趨勢。這項新投資將帶動廈門產業鏈數字化升級和經濟發展。”
數字化既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也是提升持久競爭力的著力點。以數字基礎設施為代表的“新基建”對于擴大有效需求、應對風險挑戰、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快5G建設進度,加快打造人機物全面互聯的工業互聯網,大力發展新型智能化計算設施,推動大型數據中心有序建設使用、小微型數據中心升級改造。與此同時,堅持應用導向、需求導向,進一步豐富應用場景,推動“新基建”與制造、能源、交通、農業等領域的融合發展。
不過4月28日發布的一項針對全球700多位制造企業CEO的最新研究調查顯示,盡管全球大多數企業積極地嘗試和推動企業數字化升級,但僅有不到10%的傳統制造企業能真正通過數字化升級推動企業管理運營的價值提升,并最終完成數字化轉型。
這份由西門子物聯網事業部發布的《明晰路徑 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白皮書稱,缺少整體業務戰略的引領、各主要價值鏈條在數字化進程中的各自為陣,以及數字化對企業管理運營表現的影響難以量化是導致企業難以實現成功數字化轉型最為顯著的三大挑戰。
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物聯網服務事業部總經理朱驍洵博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數字化和物聯網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世界,通過數字化賦能企業運營管理并創造價值無疑已是大勢所趨。”
數字化改變傳統制造流程
另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報告顯示,數字化的重要性在這次疫情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以工業互聯網為核心,數字化轉型成效較好的企業受到的沖擊較小。
疫情對不少制造型企業都產生了重大打擊。受到疫情需求不振影響,4月29日,德國化工企業科思創(Covestro)財報顯示第一季度業務銷量下降4%,利潤下滑近90%。科思創已經開始對多家初創公司進行股權投資,以推動可持續發展。
朱驍洵指出,面對當前全球不確定的經濟環境的挑戰,制造企業數字化的需求更加迫切。“以數字化為核心的‘新基建’將為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技術賦能,從而為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朱驍洵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在“新基建”涉及的眾多科技領域中,發展智能制造和智能城市所需的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是西門子核心業務的一部分,比如西門子與煙臺數動科技合作建立了物聯網賦能平臺,并在制造業和樓宇領域實施試點項目。
在近期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 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中,將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數字孿生、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列入支持創新發展的新一代技術。
這些先進的數字化技術正在改變傳統制造業的流程。比如疫情期間,西門子醫療向湖北黃岡交付了CT方艙解決方案,法國軟件公司達索系統近期也宣布與綜合設施管理服務公司埃頓集團達成合作,通過為其提供仿真建模軟件支持,幫助其在100天內在全球搭建智慧網聯的臨時傳染病醫院。
達索系統亞太區總裁羅熙文(Sylvain Laurent)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軟件系統正在成為新的基礎設施,現代綜合設施管理正朝著模塊化、智能化和可連接的趨勢發展,這就需要通過先進的制造方式來實現。端到端的‘數字孿生’技術的整合方案,能提升模塊化和以運營為中心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效率。”
中國企業希望借助新技術來實現跨越式發展,擁抱和借力數字化的意愿強烈,但成功實現數字化轉型僅僅依靠投入數字化技術是不夠的,人才的培養也是關鍵。為此,企業正在與高校加強合作。西門子近日已經宣布,與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合作開設培訓課程,培養電氣化、自動化和數字化領域的管理人才。
相關熱詞搜索:新基建 制造業轉型
評論排行
- ·AM先進制造業·高端沙龍(4)
- ·2016(第四屆)先進制造...(0)
- ·洪杰:航空發動機面臨競...(0)
- ·2017(第五屆)先進制造業大會(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