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業全面開放 迎來更多新機遇
2018-07-19 來源: 評論:0摘要:近日,國務院正式印發《關于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該《通知》提出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深化制造業開放,取消或放寬包括船舶在內的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
近日,國務院正式印發《關于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該《通知》提出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深化制造業開放,取消或放寬包括船舶在內的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業內專家表示,船舶行業外資準入限制的取消、放寬或將加速國內船舶企業引進外資,有助于推動中國船舶工業的國際化進程。同時,也將更好地推動國內船企轉型升級發展,幫助企業快速融入國際價值鏈、生產鏈、創新鏈,進而推動船舶工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制造強國和造船強國建設做貢獻。
發改委、商務部制定發布了新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取消了船舶(含分段)設計、制造與修理須由中方控股的要求,實現了船舶工業全面對外開放。這一重大舉措展現了我國擴大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對于推動船舶工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改革開放是始終的方向
這是繼去年《國務院關于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和《國務院關于促進外資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發布之后,我國在兩年內第三次發布的利用外資的相關文件,表明了我國深化外商投資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心。《通知》指出,利用外資是我國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和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內容。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對標國際先進水平,營造更加公平透明便利、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保持我國全球外商投資主要目的地地位,進一步促進外商投資穩定增長,最終實現以高水平開放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通知》從投資自由化、投資便利化、投資促進、投資保護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積極有效利用外資的政策措施,進一步營造更加公平透明的投資環境,體現了中國主動擴大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具體來看,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提升投資自由化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投資便利化水平;加強投資促進,提升引資質量和水平;提升投資保護水平,打造高標準投資環境;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引導外資投向中西部等地區;推動國家級開發區創新提升,強化利用外資重要平臺作用。
高質量發展需要高水平的開放,引資是不可忽略的環節。同樣,中國船舶工業的高質量發展也需要優質外資的“加入”。其實,早在今年4月,發改委就曾表示,船舶行業2018年將取消外資股比限制,包括設計、制造、修理各環節。專家認為,此舉與《通知》提到的取消或放寬船舶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有“異曲同工”之意,都是在推動國內船企進入國際競爭的同時充分激發國內市場的科技創新活力,把握新時代的發展規律,助力中國船舶工業闊步走向“從大到強”的新征程。
堅持對外開放的發展道路
近日,發改委文章再次刊文“以全面開放推動船舶工業高質量發展”,該文強調中國船舶工業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的發展道路,文章中表示,通過全面開放,中外企業在相同的市場環境中公平競爭、務實合作,必將迎來互利共贏的未來。
文章中描述了改革開放在我國船舶行業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船舶工業是我國開放最早的領域之一。改革開放40年來,船舶工業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不斷深化對外開放,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深度融入全球市場,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從1979年開始,船舶工業通過引進先進船用設備制造技術、工藝和先進管理方式等,使生產能力有了大幅提升,加快了進入國際市場的步伐。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船舶制造以中小型船為主,年造船量約80萬噸,占世界市場份額1%左右。經過40年的發展,我國已經能夠自主設計和建造大多數船型,年造船完工量4000萬載重噸以上,占世界市場份額約40%。在對外開放的大環境下,我國船舶工業實現了大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造船大國。
在擴大對外開放的過程中,我國船舶工業不斷深化國際合作,優化了全球產業分工和價值鏈,為世界航運業發展和海洋資源開發做出了重要貢獻。一批國際知名公司先后進入中國,積極開拓市場,深度融入中國船舶工業發展,與中國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分享了中國發展的紅利。近年來,在國際船舶市場低迷、深度調整的情況下,我國船舶工業采取切實有效措施,主動壓減過剩產能,加快產業優化升級,成為全球船舶工業發展的穩定器和動力源。
對外開放具有重大意義
我國船舶工業是市場充分競爭的國際化產業,與全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船舶工業實現全面對外開放,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潮流,符合全球產業分工合作的發展要求,符合我國產業發展的現實需要,對于船舶工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從國內看,全面開放將加快船舶工業轉型升級。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船舶工業已經具備了較強的技術和制造能力,進一步對外開放,可以在更高水平上開展國際合作,加快引進先進的技術、經營理念、管理經驗等,促進船舶工業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實現互利共贏。同時,開放是相互的,我國有能力、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加快“走出去”,深化國際產能合作,積極開展境外投資,深入融入全球價值鏈,開拓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從國際看,全面對外開放將有效促進全球船舶工業持續健康發展。在全球產業鏈中,船舶的研發設計、加工制造、運維服務等環環相扣。我國船舶工業對先進適用技術裝備和服務具有大量的需求,進一步擴大開放將為各國先進技術裝備和服務提供廣闊的空間,有利于外商投資企業在華投資經營,擴大出口,從而拉動全球產業發展。在全球船舶市場低迷的情況下,我國船舶工業堅持擴大開放,有助于提升全球產業價值鏈水平,促進國際合作和經貿往來,推動全球船舶工業走出困境。
開放帶來的新機遇
當前,全球船舶工業發展形勢復雜多變,船舶企業發展面臨不少困難。要加強形勢研判,把握發展方向,抓住船舶工業全面開放帶來的新機遇。
在船舶總裝建造領域,由于全球均存在產能過剩問題,投資新建或擴建造船產能都會受到嚴格控制,投資行為應符合調整產業結構、化解過剩產能的政策要求,外商投資企業可通過收購或入股的方式盤活現有產能,加強與相關企業合資合作,更好地發揮各自優勢,實現互利共贏。在船舶設計領域,常規船型設計能力比較富余、市場競爭比較充分,外商投資企業在高端船舶設計領域具有較大的市場空間,可通過在華設立機構或與中資企業合作等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在船舶修理領域,由于修船業具有投資大、勞動密集等特點,利潤空間有限,外商投資企業可根據投資回報、市場前景等因素,自主開展投資合作。
船舶工業要以全面對外開放為契機,加快技術創新和產品結構優化升級,加強人才培養,將產業鏈從制造向研發和服務兩端延伸,增強市場競爭能力,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通過全面開放,中外企業在相同的市場環境中公平競爭、務實合作,必將迎來互利共贏的未來。
相關熱詞搜索:船舶工業

相關文章
- ·《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持續健康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2018-01-05
- ·世界第二代40萬噸超大型礦砂船(VLOC)系列首制船交付2018-01-11
- ·專訪日志易創始人陳軍:大數據時代,日志搜索唯快不破2018-01-11
- ·數字化技術推動德國海運設備行業的高速發展2019-12-04
- ·200億元!我國最大造船廠出口合同花落上海2020-04-23
評論排行
- ·AM先進制造業·高端沙龍(4)
- ·2016(第四屆)先進制造...(0)
- ·洪杰:航空發動機面臨競...(0)
- ·2017(第五屆)先進制造業大會(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