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再“瘦身”:全資子公司云木科技待被接盤
2018-01-09 來源: 評論:0摘要:繼觀致汽車、凱翼汽車被出讓股份之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奇瑞旗下的另一個公司——上海云木科技有限公司,引入投資人計劃也箭在弦上。
繼觀致汽車、凱翼汽車被出讓股份之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奇瑞旗下的另一個公司——上海云木科技有限公司,引入投資人計劃也箭在弦上。
“目前已經談了幾家戰略投資者,最有可能接盤的是一家臺灣的車聯網企業,不過,這個項目接盤的不止一家,最終將引入兩到三個投資人,奇瑞也將由100%的控股股東轉為參股股東。”1月6日,一位接近奇瑞的知情人士透露。

成立不到兩年,辦公地址一直在上海的“上海云木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云木科技)懷揣奇瑞董事長尹同躍的夢想,以打造車聯網技術為主的云木科技,最初由奇瑞旗下凱翼汽車全資持有,之后隨著凱翼汽車收歸奇瑞股份,云木科技也實現了獨立運作。
“應該說現階段屬于奇瑞的梳理期,整合旗下業務,引入投資人,奇瑞的目的也是希望利用此次風口期,抓住機遇,實現一次跨越式發展。”1月6日,一位接近奇瑞股份的人士稱。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公司出售后,特別是兩家整車企業出售后,如何與奇瑞實現差異化競爭也是奇瑞高層需要思考的問題。
開放是云木的初衷
引進戰略投資人,最根本的目的還是為了推動云木汽車做大做強,跟觀致、凱翼引進戰略投資人是一個道理。
上述人士透露:“目前云木主要為凱翼和奇瑞商用車品牌開瑞供貨,也為部分體系外供貨,而引入新的投資人后,將擴大給奇瑞體系外供貨的比例,這與德爾福從通用脫離類似。”
實際上,在云木科技最初的設想中,也有相應的規劃。云木科技成立之初由凱翼汽車全資擁有,而彼時凱翼汽車還是一家由安徽省江北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奇瑞商用車(安徽)有限公司和蕪湖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三方共同投資成立的公司,計劃在未來5-10年內,投入30億元人民幣,用于開發智能互聯汽車軟件系統,為進入無人駕駛時代準備。
云木科技本質上是一家互聯網企業,具有開放的特性。開放的目的是希望云木科技不僅是奇瑞和凱翼的系統供應商,同時能夠供應給其他企業。
云木科技也一直走在獨立的路上,特別是2017年凱翼汽車由奇瑞集團回歸,股東變更為奇瑞股份后,云木汽車也同時實現了獨立運作,成為同屬于奇瑞股份,與凱翼、觀致并列的企業。
交易之間的關聯
云木科技已經是奇瑞最近連續出售的第三家企業。之前,宜賓市汽車產業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出資159873.2421萬元持有凱翼汽車50.5%股權,五糧液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宜賓普什集團通過認繳1582.9033萬元持有凱翼汽車0.5%股權,此前凱翼唯一的股東奇瑞汽車股權減持至49%。這意味著,奇瑞汽車喪失了對凱翼汽車的控股權。
緊接著寶能集團成功入股觀致汽車。此前奇瑞汽車和Quantum(2007)LLC分別持有觀致汽車50%的股權,在寶能注資之后,奇瑞汽車和Quantum(2007)LLC分別出讓25%和26%的股份,寶能集團、奇瑞汽車和Quantum(2007)LLC的持股比例分別為51%、25%和24%——奇瑞汽車降為觀致汽車第二大股東。
“凱翼的股權轉讓實際上與觀致的股權轉讓是有聯系的。”上述人士透露。買入凱翼汽車的宜賓普什集團其股東五糧液最先“覬覦”觀致股權,早在去年4月,四川省宜賓市政府與奇瑞、量子公司、觀致汽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暨投資協議,約定在宜賓投資55億元,規劃建設年產50萬輛汽車項目,其中包括20萬輛新能源汽車,達產后預計年產值850億元。
上述人士透露,實際上當時五糧液就已經介入其中,將作為投資方直接進入到觀致,之后,這家三方合資的公司,還將與宜賓當地企業合作,成立一家新能源公司。
不過,隨著寶能汽車橫刀奪愛,該宗交易并未繼續。Kenon公司在去年6月16日發布的公告中稱,上述協議不再生效,宜賓政府也不會對觀致進行股權投資。
五糧液實際上是退而求其次選擇了凱翼。不過,無論是觀致也好,凱翼也好,投資人認為都有價值。
一樁雙贏的買賣?
對于奇瑞而言,是在有所選擇出讓旗下企業的股權。觀致在出售前一直巨虧。官方資料顯示,2014年到2016年期間,觀致三年累積凈虧損已高達66億元。
凱翼汽車的狀況也不好,去年本打算完成10萬年銷量,但最終完成率不到60%。凱翼近年來人事變動頻繁,前期創業班子凱翼董事長陸建輝、總經理鄭兆瑞、凱翼汽車營銷中心總經理黃招根,除陸建輝回到商用車,其余紛紛離開奇瑞。
出售股權換來的真金白銀,奇瑞不僅為自己帶來喘息的機會,同時隨著“原生家庭”的轉變,新的“家庭”也能給兩個品牌帶來新的活力。
實際上,凱翼在回歸奇瑞以后,奇瑞股份的重點仍在打造奇瑞品牌,而凱翼的產品X5,與奇瑞的產品高度相似。從奇瑞的角度看,與其分散資源投資多個品牌,不如集中精力聚焦主品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在被普什集團收購后,凱翼將啟動宜賓的生產基地,改變生產過于依賴奇瑞和開瑞工廠的現狀。
實際上,凱翼一開始打造的就是“造年輕人喜歡的智能互聯汽車”,而開放是智能互聯的關鍵,所以從一開始,凱翼就計劃股比將逐步稀釋。凱翼計劃成立后的三年,50%將由投資人持有;最終實現計劃稀釋到30%,其余70%則留給其他投資者。
不過,隨著奇瑞將旗下子公司一一售出,也需要考慮未來如何錯位競爭,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這些賣出去的“孩子”,也可能成為奇瑞最直接的競爭對手,形成“左手打右手”的局面。
相關熱詞搜索:奇瑞 汽車 云木科技

相關文章
- ·五糧液子公司參股凱翼汽車,意在布局造車?2018-01-04
- ·阿里涉足汽車,與本田聯合開發智能聯網汽車服務2018-01-04
- ·加水就可以跑,奔馳出新款汽車,1箱水能跑800公里!2018-01-04
- ·面對蔚來汽車 傳統汽車制造商該如何應對?2018-01-05
評論排行
- ·AM先進制造業·高端沙龍(4)
- ·2016(第四屆)先進制造...(0)
- ·洪杰:航空發動機面臨競...(0)
- ·2017(第五屆)先進制造業大會(0)